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类型分析与价值导向研究

sansa2025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类型分析与价值导向研究

  1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分类

  伴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青年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愿望不断被激发。纪念日和节日、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校内相关利益的诉求等事件极易成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契机,并通过当下流行的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的推广,往往可能形成一时轰动的群体效应。在每一个网络政治参与事件中,总有不同的主体参与类型,对参与事件产生或大或小的作用,折射出大学生群体差别化的政治素质。

  1.1 宣泄型

  数字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大爆炸,信息资源的井喷式呈现使青年学生应接不暇、无所适从,既有被淹没的恐慌感,又有期冀破茧而出的紧迫感和焦躁感,转化为网络参与,往往呈现出冲决情绪堤坝的肆意性和发泄性。青年时代又是人一生中价值观形成和情感体验最充沛的时期,外部状态的变化很容易使青年大学生产生情感波动,当学生在遭遇挫折、面临学业、就业、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时,就容易对一些网络敏感事件愤愤不平、借题发挥,发泄心中长期积聚的负面能量,以缓解个体的压力。

  1.2 依附型

  被信息淹没的青年人群缺乏真实的认知体验和实践感受,丧失了鉴别能力和批判精神,使得其在政治参与行为中的从众特质表现突出。部分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在大众传媒尘嚣甚上的“独家解读”中放弃、解构,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格都在网络公知和舆论导师的吹嘘教导中扭曲和变形,可以说,新媒体逐渐格式化了大学生的生活,导致大学生的“同一性危机”。

  1.3 娱乐型

  当代大学生们即使是深受高等教育的濡染滋养,即使是抱有强烈的政治参与热情,即使是踊跃地参与网络社会舆论,也因缺少阅历,心智不成熟,受大众文化“抽空思想,从内容走向形式”特质影响,在参与讨论时总是驻足于表面,表达观点时充满随意性和情绪性,在网络舆论中往往夸大情感,以看热闹的方式、恶搞的方式、戏谑的方式、插科打诨的方式表达出官能体验和娱乐冲动。

  1.4 理性型

  诚如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揭示,青年群体正成为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的主体,而大学生则是这个群体中对新事物有较高学习能力、认可能力、吸收能力,能够较快适应社会变化、顺应社会要求的主体,因此,在参与网络政治时,展现出了较强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对网络时代“青年社会化的自我实现”有着重要价值。多数大学生熟悉网络参与工具,能有效运用多种网络媒介表达观点,能以一种长大成人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对接国家、社会的发展和问题,能够运用自身习得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推动公共舆论问题的顺利解决。

  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呈现“类型化”的根源

  人是社会的人,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显著差异,本课题运用方差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家庭居住地、政治面貌、专业背景、学历层次对形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类型有着差异化的作用。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形成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男性大学生较女性大学生显示出了较强的发声意识、宣泄欲望,网络政治参与度高,在网络参政中经常宣泄情绪者数据显示为2.99??.060,依附类型数据为3.21??.021,娱乐型特质人群数据为2.93??.117,理性参与者数据为3.28??.989,p = 0.0000.05,在0.05显著水平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性别在大学生形成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类型时显现出了较大的决定性。

  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对形成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居住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学生多为娱乐型和理性型,居住在中部地区大学生呈现依附型比例最高,居住在西部落后地区大学生显示出依附和宣泄的两极类型分化。

  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的态度存在差异。共产员最高,其实是共青团员,最后是普通群众。统计显示,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时采取理性态度的数据是,共产党员4.06??.570,共青团员3.81??.598,群众3.74??.795,p=0.0000.05,说明专业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类型的形成关联性并不大,不论是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类还是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在参与网络政治时构成主体类型的成分比例很类似。

  不同学历大学生对参与网络政治时形成主体类型是否产生影响,本次调查分别划分了专科、本科、硕士及以上三个层次,统计数据为:(表2)

  数据显示,卡方值 = 3.859,P = 0.696>0.05,说明学历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类型的形成关联性不大,不论是专科、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学生在参与网络政治时构成主体类型的成分比例类似。   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策略与路径

  积极构建大学生网络政治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网络政治参与新常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

  (1)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确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和重塑大学生价值观。在西方媒体霸权借助科技优势和经济渗透不断进行文化输出、大众传媒以世俗化和哗众取宠的方式消解青年学生进取精神的现实情境下,利用好网络资源,发展好网络平台,培养好网络舆论领袖,创设好新型的网络教育生态环境,对培养和重塑大学生的价值观,改善其政治信仰模糊、理想信念消亡、价值取向变形、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具有积极作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成果借由深入浅出的教学、生动活泼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内化为青年大学生自觉的价值认同与文化追求;挖掘和弘扬一批特色和典型兼具的青年领袖和青春榜样,用身边人的故事感染和涤荡同龄人的胸襟和情怀,潜移默化地改造大学生的情理结构,促使其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并进而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能量。

  (2)发挥教师、社团、青年领袖等的积极作用,营造积极正向的网络政治发声环境。高校教师除了能在课堂中感染学生,在生活中关心学生,还要主动适应和融入到新媒体环境,培养学生具备筛选、鉴别、组合、创造和输出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水平、审美能力,引导和监督大学生理性思考、理性发声、理性批判,有序地参与网络政治,将由校园文化活动凝练沉淀于学生的精神气质投注于新媒体运用,使新媒体成为学生学习、互动、讨论和理性政治参与的园地。积极发挥学生青年领袖的导向作用,潜移默化地引领网络政治舆论,主动利用微博、微信、E-mail、网络APP等新媒体平台,深入班级、寝室、学生心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价值观领路人,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为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性社会生态。

  (3)建立学校各职能部门联动合作的运行机制,构筑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政治聚集的对策体系。建立包含预警机制、引导机制、奖惩机制为一体的“防范控制体系”,关注敏感时期、特殊节点学生思想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舆论引导和安全提示;建立“高校网络信息管控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方案,分析情况,解决问题;加强对学生思想修养、法律意识、理性信念、爱国精神的培养,使其在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以及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深刻变动,养成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政治素养,构建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理性形态。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类型分析与价值导向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国际象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象棋具有“智慧体操”的美称,属于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棋种。大部分的历史伟人都将国际象棋列入日常喜好中。国际象棋在各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对培养人的综合素养具有促进性的作用。国际象棋并不像...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发展策略

    一、中职学前教育发展困境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历届初中毕业女生的首选专业。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课程,为中职学生毕业之后的就...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动机对策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录取的分数线不断降低,从而导致高职生的生源质量不断下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为:上课睡觉,玩手机,迟到、旷课等,还有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无论老师怎么引导,都无动于衷,...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

    高校辅导员最为重要的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今后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在现今新时代的教育背景的变进之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模式也随之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体现了从管制化至引导化,从宽广化至精细化...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17-0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大范围呈现。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朝着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向延伸,这就对计算机软、硬...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简介]周静(1980- ),女,贵州遵义人,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江苏 南京 21181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