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一、从模仿着手打好语言训练的基础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都有模仿现象,尤其是掌握语言的最初阶段,常常借助于模仿。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语言,但往往随意性大,显得残缺零碎、不够完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示范,并结合看图、识数、操作、演示、计算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讲,一句话一句话地说,逐渐从讲一个完整句发展到说一段完整话。在教学中,从认识1开始,就可以逐渐训练学生正确说出一个词组,如“一个桃子”“两个人”“三只羊”等。再逐步发展到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有四支铅笔”“妈妈买了五个苹果”等。在学生能说一句完整话的基础上,抓好会说两三句话的训练,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使用多媒体先出示2只猴子,再出示3只猴子,引导学生说出“树上有2只猴子,草地上有3只猴子,一共有多少只猴子?”这样,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术语,描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打好一定的语言基础。

  二、从直观操作入手把数学问题用造句式表达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手、口、眼、耳、脑都动起来。教师再给出表述数学问题的模式,提供一些启发性的关联词时,可以用“先摆……再摆……然后……”句式来叙述。如教学7的组成时,可以引导学生说先摆3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然后知道3和4组成7等。如教学“9-5”的减法时,让学生先摆9根小棒,再拿走5根,因为9根小棒拿走了5根还剩4根,所以“9-5=4”。这样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叙述,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语言叙述更加规范,更加有条理。

  三、从日常生活着手抓好数学语言训练

  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知识,数学也时时体现在生活中。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富有生命的。如在教学“5+5,8-3”这类算式时,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用数学语言叙述出来。如“小明有5支铅笔,小华有5支铅笔,两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爸爸给了我8元钱,买早餐用了3元,还剩下几元?”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表现自我,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四、从不同角度变换着手引导学生描述数学现象

  在学生掌握一定数学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变换方式多侧面地对数学现象进行描述;对一题、一图或一式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所掌握的数学术语、算理、公式的理解,逐渐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1元4角就是14角”这句话可让学生变换为“1元4角就是140分”“1元4角就是1元40分”等。再比如“9比4多5”,可启发学生换一句话说成“4比9少5”“9和4相差5”“9减少4就是5”等变式。这样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以升华。

  五、从简单的阅读着手感悟理解数学语言

  阅读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开端。阅读看似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但细细想来是错误的。数学学习同样需要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谈不上理解能力。阅读是理解的前提,所以数学中的阅读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强,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就强。

  如“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踢毽子的比跳绳的多5人,踢毽子的同学有多少人?”“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踢毽子的比跳绳的少5人,踢毽子的同学有多少人?”“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跳绳的比踢毽子的少5人,踢毽子的同学有多少人?”“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跳绳的比踢毽子的多5人,踢毽子的同学有多少人?”

  通过阅读、比较可以发现,这几道题是关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题型,解题的关键是“分清楚谁多谁少,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第一学段的学生因为其年龄特点,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基础,而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试题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每一分耕耘都会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有所体现,长此以往都会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议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159-2 一、基本概念 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大学生公德失范治理的探讨

    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把社会公德纳入我国...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一、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符合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我国近年来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任何院校不能仅重视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要加...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教学推行学生助教制的实践探索

    一、高职教学的特点 1.高职学生的生源结构及特点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二是通过对口考试招收的职业高中生,三是“3+2”“2+3”考试招收的中专、职中生。从质量上说,第一类生源一般是...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对高校学生管理法律问题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法律体系。但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教育法律秩序的完善。近年来在管理实践中,由于被管理者个体法律意识增强而引发的高校管理法律纠纷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高校因行使自主管理权...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

    一、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定义 “留守学生”,普遍情况下大家认为是指因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而独自留在农村生活与自己的隔辈亲人一起生活的学生,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和朋友。而我认为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是指未满18周岁,不具备...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