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基层遇到的挑战与解决办法探析

sansa202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基层遇到的挑战与解决办法探析

  大学时期是学生逐渐完善人格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上快速进步,在人格上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逐渐形成独立的思想与意识形态,从而确立其一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校肩负起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的重任,要提高人才素质,既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建立过硬的政治素质,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受到高度重视,被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国务院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方针,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各级政府、教育机构也因地制宜的出台相应政策为国家教育方针落到实处保驾护航。

  (二)各级高校落实有力

  在高校,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很好的保障了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也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各级党组织准确的传达了党的各项思想、方针,有力的落实了党的各项政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实施平台和理论指导。

  (三)基层工作者着力推进

  高校由多个院系组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通常也是以各院系为单位。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工作者通常以院系党委(总支)书记为领导,以学生辅导员为主体。这样的工作梯队组织有力,工作效率高,很好的引导了大学生的思想,落实了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党委的政策与要求。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基层遇到的挑战

  (一)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受到学生抵触

  一直以来,由于各级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引导和干预,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填鸭式”的特点,遭到了青年大学生的抵触。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工作者,笔者曾对所在院系的各门课程到课率进行了调查,其中,专业类课程由于其实用性和专业性受到学生重视与欢迎,到课率最高,其次是公共基础课程,而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类课程的到课率普遍低于其他课程。

  (二)言辞空泛,学生难以理解

  由于政治思想来源于党中央,其着眼于全党全国的整体思想必然要使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达,而到达基层时,一些言语就显得过于空泛。因此,需要各级工作者根据实际将语言进行合理的细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讲。高校的各级领导机构和基层辅导员往往由于繁忙的工作事务而忽略了这一点,从而造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总体印象就是“空洞”、“难以理解”等,进一步加剧了思想上的抵触,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阻碍。

  (三)宣传方法过于陈旧,缺乏影响力

  搞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是重中之重。宣传的到位与否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建立具有影响力的宣传阵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个高校的主要宣传媒体无外乎校园网站、宣传栏和横幅,院系基层的宣传媒体则主要限于宣传板。其中,校园网站为学校对外宣传媒体和各部门工作的沟通媒体,大部分学生并不关注,宣传栏、横幅、宣传板则通常设计呆板,缺乏吸引力。

  三、改进方法探析

  (一)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各级领导机构需要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

  思想是无法完全控制的,只能合理引导,需要将工作思路变为“启发式”、“引导式”,而杜绝“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教育需要去行政化,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养,同时给任课教师以充分的自主权,在课堂上进行开放式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各级党组织和教育管理机构需要对国家政策进行详细解读

  大学生对于国家的政策、方针理解能力有限,很多用词用于都似懂非懂。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对学生入耳入脑,必须要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教育和宣传,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和教育管理机构对国家政策进行详解,结合工作实际,具体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大力运用新媒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下社会,受到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影响,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宣传栏、宣传板、横幅等媒体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影响力,学生注意力已全面转向微博、微信等新兴互联移动媒体平台,如果此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停留在原有的媒体阵地,固步自封,将会失去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导引,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因此,不论是学校领导机构还是基层工作者本身,都应该充分重视对新媒体的运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新媒体阵地的建设,例如聘请专业人员对辅导员进行新媒体运用的培训、开辟专门经费用以新媒体阵地的建设等等。只有宣传工作做到位,媒体阵地坚守好,才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基层遇到的挑战与解决办法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生态环境的构建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揭示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创造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相互创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而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作为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各高校,它主要是以“两课”形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高校还会组织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作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手段,这种方式在一定时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现代大学生以“90”后...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文献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245-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近些...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面貌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长期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加以强调和说明。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有所研究。在刘达临1985年的著作《思想政治工作于心理学》开始,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概念、要素、优化途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基本...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心理疏导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198-02 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强和...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