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sansa2025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c)-0195-01

  1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不容乐观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指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据西南政法大学课题组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素质,个人诚信等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严重的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职业价值观模糊,对职业认识度不高

  高职学生在入校和专业选择上呈现出不明确的特点,在入校问题上,80%的学生选择入读高职院校的主要原因是高考失利,并对在读的院校有很强的失落感、挫折感,甚至是抵触。10%的学生更是明确就读高职院校就是为了获取学历文凭。在专业选择上,70%的学生选择专业仅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长的意见,缺乏专业和职业认知,导致在日后的学习中缺乏方向,致使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2 价值取向上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

  绝大数学生围绕高工资、高福利进行就业选择,对专业和人生发展重视不多,更有甚者在就业选择上不切实际,盲目应对。更多的考虑经济利益和个人发展,较多的选择现实利益,忽略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1.3 职业价值观教育单一、教法陈旧

  纵观全国高职院校,绝大数院校只设置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内容单一,教师教法陈旧,有些脱离实际,更是缺乏职业素养、职业理念及实践教学内容。

  2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缺失原因

  高职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的消极和偏差,受到了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其缺失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社会就业工作监督和法制建设不规范

  从社会主流价值观上看,非主流的价值观将会导致认识缺失、行动滞缓。社会主流价值观应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要求。当代社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都是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念。当代的高职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念淡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主流,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不明朗。

  从竞争环境上看,现有的竞争环境不公平、不完善和不规范,影响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而影响学生对社会制度的信心,需要完善有关政策和制度建设,限制和取消特权阶层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和谐的竞争氛围。

  2.2 学校对职业价值观教育力度不足

  目前,学校对职业价值观教育主要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意识,而对职业价值观缺乏必要的教育。我国学者阚雅玲将职业价值观分为收入与财富、兴趣特长、权力地位、自由独立、自我成长、自我实现、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环境舒适、工作稳定、社会需要和追求新意等12类。我国学校教育未对这12个方面作明确的规定,只涉及其中某些方面,涉及面和深度均不足。应从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日常管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和创业指导教育等方面入手,加强职业价值观深度宣传和教育。

  2.3 父母的不合理期望对职业价值观养成的消极影响

  家庭是一个亲密的小群体,父母的心态和行为对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心态,这种心态固然符合人性的需求,但是否符合学生的现实不能确定。对孩子有期望是正常的心理体现,但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对孩子的工作挑三拣四,这种做法不可取,会影响到孩子尚不成熟的职业价值观。父母消极的心态、不合理的期望对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养成。

  3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渗透教育形式

  3.1 利用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这种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通过将企业文化引进学校教育,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情景和用合理的教学引导和互动等途径,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满足做事做人的需要和更好地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3.2 加强心理咨询与指导,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目前,高职部分学生职业价值观指导下的就业心理主要有盲目从众、自负自大、虚荣攀比、依赖外界、功利实惠和求稳求闲等六大方面。针对高职学生以上的就业心理,应强化就业心理咨询与指导,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从而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应加强心理训练,设计一些职业价值观的问题,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模拟的场景迁移到现实就业中。

  3.3 根据职业价值观的要求,建构完整的培训体系。

  根据收入与财富、兴趣特长、权力地位、自由独立、自我成长、自我实现、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环境舒适、工作稳定、社会需要和追求新意等12种类型,制定完整的内容,合理的培训体系。将这12种内容渗透至学科教学或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完善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建议有关学校可以尝试建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课题研究,指导高职学生的择业就业工作。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在校生的规模也在相应地不断扩大,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新挑战,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最终有效帮助大学阶段学生有效规范自身...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模式的研究

    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性能较强,但对于就业而言还会受到一些影响,其中结构性和地区性属于外在因素,还有一些内在因素来自学生本身,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够了解,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没有做好规划,所以迫切需要成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度,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完...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与统招学生学习性投入的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04 Comparative Study of Students Learning Inputs in Vocationa...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成绩显著,学生党员的数量增长明显。但由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网络因素和功利因系的影响,有部分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同时,极个别学生党员的组织观念、思想动态、党员意识慢慢地淡...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现状及其培育路径

    一、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们已经不拘泥于仅仅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这一硬件条件,而是更青睐具有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等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

    sansa2025未命名
  •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浅探

    1.引言 2015年12月24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社会蓝皮书: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创新创业促进就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倍增效应。报告同时指出2015年就业的突出亮点,即:在国家大...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