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对策探讨

sansa2025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对策探讨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逆向思维是解答问题的关键方式,是对正向思维的有效补充,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逆向思维即为知本求源,从问题的结果出发,寻找原因,让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逆向思维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1.培养小学生数学逆向思维的意义

  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比是另外一种思维模式,属于发散思维,基本特征是从固有的思路出发,反向思索与考虑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反映出思维过程的突变性和间断性,是对惯性思维的克服。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运用正向思维解答问题,虽然转向逆向思维存在困难,但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来说,可以迅速并自如的转变,让他们创造性的思考与解决数学问题,加强对小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2.培养小学生数学逆向思维存在的问题

  首先,忽视逆向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不强,部分教师为保证教学进度,在逆向思维培养方面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只是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其次,缺乏培养逆向思维的手段,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也认识到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性,但是受限于他们的学习能力与数学基础,一些教学方法或模式无法得以充分应用,教师无法把握提升教学难度之后对小学生的掌握。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有效对策

  1、培养学生思维还原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客观规律出发,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堂教学重点在于教学过程与知识层次,教师可以确切的将课程内容分为多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再设计一些教学步骤,积极引导小学生逐步学习,一步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应让学生在获取与运用知识的实践过程中,得出一个正确的逻辑结论,然后在根据正向思维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培养其还原意识。比如,在进行《数一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顺着数,从1、2、3……8、9、10,当他们数量掌握正向顺序与结构之后,及时引导小学生反过来数。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小学生不仅可以对数学知识自身从“正向分析”与“逆向思维”双方向都获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与认识,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还原意识,促使其思维活跃发展。

  2、引导学生形成逆向联想

  数学知识的主要特点为符号化,而且这些符号往往比较抽象,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符号自身,缺乏对其意义和知识内涵的思考与外延,所以,对于那些相反、相似、相近的数学符号认识不足,感知失真,甚至容易混淆、产生错误,将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数学名词术语同计算之间进行机械联系,无法灵活应用到具体的数学问题思考与解答中。因此,一些小学生在解答综合性数学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思维方向不正确,导致他们运用惯性思维解决性质不同的问题,为尽量避免这一困境的出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问题,引领他们使用逆向联想来解决两个概念在形式或意义上的差距,然后将其融会贯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揭示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属性,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被拓展。

  3、在计算中培养逆向思维

  数学知识主要以计算为主,但是计算数学比较乏味枯燥,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吃力,特别是部分知识难点,更是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可以数学计算中着重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巧妙引导他们运用逆向思维学习数学知识,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除法数学知识时,对于除法公式:a÷b=c,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联想一些生活中的除法,诸如购买多支笔、分糖果等,通过探究、讨论发现除法规律;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让他们运用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将a、b、c之间的关系转变为乘法关系,即为a=b×c,从而真正掌握除法公式,而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高涨,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4、几何教学培养逆向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有不少教学内容属于几何知识,虽然几何知识中涉及到不同图形,相对与计算来说来说直观形象,但是小学生是初次接触几何知识,在计算体积、面积和周长时,无论是学习习惯、文字表达,还是思维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都较为陌生,而且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强,理解几何知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让他们亲身经历几何知识的产生过程,不仅可以突破教学难点,还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练习题: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它的高为6厘米,求三角形的底边长?学生可以通过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运用逆向思维发现:底边=面积÷高×2,从而得出计算式:48÷6×2=16,以此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

  三、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是新课程教学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也是数学课程的教学需求,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让他们从逆向角度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其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对策探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起良好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中,小学数学方面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开始与生活挂钩,并且被要求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但是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运用意识科学地加以培养自然而然成为其中最...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71-01 新课改提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生活场景或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02-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人积极主动地发现新问题?p提出新问题?p创造新事物的思维,这种创新思维...

    sansa2025未命名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当今社会中,小学生由于社会经历和人生经历相当少,个体人格和思想还有较大的可塑造性,心理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因素使得小学生群体在自我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做到对学习的每个环节形成有效的自我监督,以及给自己及时有效的反馈,进而不能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83-01 小学数学的课程特点就是实际化与生活化,该课程在学生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置否,因此,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在根本上...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