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基于火山理论的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

sansa2025

  基于火山理论的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

  截止到2013年6月21日,全国共有2198所高校,其中高职院校为1321所,占 60.1%。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的发展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也在增加。在高职院校中,发现学生的失范行为的现象日趋严重。而学生行为的规范性事关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校园平安和精神文明建设。其监督和管理不仅涉及学生处,也与学院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如教务处、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息息相关。因此,高职学生的失范行为管理是一个目标明确、管理环节比较复杂的综合系统。本文将火山理论移植到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管理上,采用五种基本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以减少学生的失范行为。

  一、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定义及特性

  《新词语大词典》中对“失范”的定义为“散失规范,没有标准”。《中国旅游大辞典》中对“失范”的定义为“某一社会或社会群体或个人缺乏统一的行为规范或标准的状态”。百度百科中查阅的“失范行为”指“凡是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甚至是冲突的行为,都是失范行为”。中国干部学习网中对“失范行为”的定义是“指所有那些违反或偏离某个社会现行的社会规范的活动与行为”。根据上述相关文献,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学生现状,我把于高职学生的“失范行为”的定义如下:就是指那些违反或偏离高职院校现行的学校制度和规范的活动与行为。

  高职学生的失范行为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失范行为有许多共性,但是也有高职的一些特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失范行为的共性有:道德方面的行为失范表现为礼貌缺失、荣誉感不强、诚信缺失等;学业方面的行为失范表现为考试作弊、旷课、迟到、早退等;心理方面的行为失范表现为情感纠纷、轻生等;生活方面的行为失范表现为夜不归宿(或者晚归)、卫生观念不强、饲养宠物、使用违禁电器,沉迷网络等;以及严重到足以形成犯罪的行为。而高职院校较本科院校更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种特性:

  第一,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比例高。由于高职学生的高考录取为高校的最后一批,这类学生在高中或中职时成绩普遍偏后,“高职学生自身的素质不及本科生”,学习和生活习惯也不好,总体水平较低。

  第二,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程度深。调查发现,高职学生普通存在着出现过度沉迷网络生活、低挫折性的性格特征、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物质化倾向明显等现象。理论上学生知道并了解这种行为对自身无益,但是行为上却还是很难控制自己不去做,难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第三,高职学生失范行为容易反复。学生失范行为在经过辅导员老师、专业教师、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及教导后,有部分学生能够暂时达到行为规范,但是很快就会“旧病复发”,因此,失范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根治。

  二、基于火山理论的高职学生失范行为归因分析

  火山理论是经济学家郎咸平在2010年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关于政府实施的控制楼市泡沫的宏观调控反而引起了其它一些负面现象。他将其背后的原因视为火山的熔浆,政府的政策由于只起到“堵”的作用进而导致最后火山爆发。本文将经济学中的火山理论移植到高职院校学生失范行为中来,研究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几条熔浆的管道,并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应对。高职学生在大学的整体状态就如我们的大气候,而高职学生的各种失范行为则就是火山爆发前各个管道内部的熔浆,导致火山爆发的熔浆管道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条熔浆涌入的管道主要由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教育规模扩大化等外因构成。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便是存在决定意识。周围各种环境的存在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比例较本科院校要高,其主要的原因是高职学生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社会知名人士的行为失范,新闻媒体播出的暴力事件,电视电影中所广泛传播的金钱至上观念等等都对高职学生正确意识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干扰。

  第二条熔浆涌入的管道:思想层面上的熔浆流。众所周知,思想决定行动。一个主体的有目的的目标活动就是在思想的指导下,在心理的支撑下,在思维的操作下实现的。而思想是一种观念系统,包含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各种观念。高职学生较本科学生失范行为的程度更深,追根究底是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如高职学生更容易沉溺于网游的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自己的人生或者未来没有规划,对于未来意识非常模糊。部分学生对于未来的概念只停留在取得毕业文凭上,既没有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对于如何就业也知之甚浅,缺乏较高层次的人生目标。

  第三条熔浆涌入的管道:心理层面上的熔浆流。心理活动对一个主体的行为有发起、影响、制约和支撑等作用,高职学生的心理活动需要更多的关注。心理活动主要包括人的需要、自信心、意志、性格、情绪和情感等内容。而高职学生失范行为容易反复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心理成熟度不高,典型表现就是自觉性不强,自控力较差,意志薄弱,处于被动状态。部分高职学生自信心缺失是由于初高中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心理上产生的自卑感;也有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失利进入了高职院校造成的心理失衡难以调整,心理落差大。明知道失范行为的危害却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老师的教导下虽然暂时有所改善,但最终由于意志力的薄弱失范行为还是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高职学生失范行为有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育人环境。文化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发挥推动和鼓舞的力量,对学生的思想、作风、情趣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营造一个高雅、健康、融洽并极富凝聚力的校园文化氛围至关重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包含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   首先,健全制度文化,减少制度漏洞。制度是指一定的行为规则和方式,指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者行为准则。任何个人与组织都存在特定的制度网络中,受到制度的约束与制约。不同的制度将会有不同的行为及后果。一套完善的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健全的并且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效地减少示范行为的产生。

  其次,将精神文化融入到物质文化中育人。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校园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建筑、内部设施以及校园景观。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我们应将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校园精神融入到建筑及景观中,营造积极向上、团结进取、和谐并具有凝聚力的整体氛围,才能逐渐影响学生的行为表现。

  最后,加强高职院校优秀学生的榜样行为树立及宣传。我们特别应该注意对舆论宣传环境、文化事业发展的规范和引导,因为它们是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一个人的行为能够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水平和整体素质,我们要通过各种网络新媒体对高职院校中的榜样行为进行宣传,形成人人向榜样看齐,个个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努力带动一部分学生向榜样看齐,改善行为、促进文明,从而减少失范行为的产生。

  (二)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失范行为的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失范行为中许多失范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于高职学生思想观念的偏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审美观念、宗教观念等。在坚持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发挥教师的育人能力,开辟各种途径定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通过平时的谈心谈话、下寝室与学生交流等途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

  引导高职学生建立学业目标和职业方向。对于未来没有目标和规划,因此在学业方面就没有成就感,部分学生转而从网络等虚拟世界中寻找自己的那份优越感。只有树立长远的目标并计划为之奋斗的过程,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风向标,才能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估、规划和调整,进一步摆脱虚拟世界,更好的融入到现实社会中来。只有通过思想教育来引导失范行为的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纪律观念才能有效地管理失范行为。

  (三)构建高职院校心理问题的预防体系

  当今社会,身体的健康只能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灵的健康则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加强高职院校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排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近几年,由于心理问题而产生示范行为的学生数量在逐年升高,建立高职院校心理问题的预防体系势在必行。

  首先,规范入学时的心理问题的排查工作。在入学处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心理测试并对其结果建档。其次,对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关注和跟踪。定期进行谈心谈话,记录谈心谈话的内容。再次,安排员学生开展帮扶,对心理问题所引起的行为的苗头进行预防和疏解,争取把问题在爆发前就予以解决。最后,建立问题出现时的心理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培训学习。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加强家校联系,建立横向与纵向的家校联系网

  加强家校联系,建立辅导员、班主任与专业教师三位一体的横向联络体系。针对具有失范行为的学生,及时告知家长学生在校的近况,打通家长与学校这两条管道,双管齐下,对学生的失范问题进行及时的遏制与疏导。

  同时,要建立失范行为学生的纵向联络档案。对其在校三年期间的表现与失范行为进行纵向的跟踪登记,同时记录与家长联系的时间和内容。以免学生在发生特殊情况下有记录可查,同时更能迅速对学生所发生的失范行为根据之前的记录内容进行有效的处理。只有加强家校联系,建立横向与纵向的家校联系网才能更好的控制学生的失范行为,加强管理的有效性。

  (五)优化社团矫正手段,提升失范行为矫正效果

  失范行为一旦出现,有效的应对机制不可或缺。如果说处分教育是防止火山爆发的一个“堵”的措施,那么仅仅靠“堵”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做到“疏导”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提出“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给予学生一个机会和途径去矫正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柔性的违纪学生教育体系――社团矫正,能有效地弥补刚性的违纪学生教育体系――处分教育的缺陷,实现违纪学生的“刚柔并济”。只有将这两者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提升失范行为的矫正效果,培养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基于火山理论的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的归因及对策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析如何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加,但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存在以知识灌输为主、专业能力不强,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在校期间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必要。本文中笔者通过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自我完善和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大和科技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情感、就业、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压力和冲击。他们作为一个最敏锐的群体,生活阅历浅,内心复杂,自控能力...

    sansa2025教育师范
  • 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1 一、特殊群体的成因分析 特殊群体学生在日常学习、社会交往和生活中不善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孤僻,缺乏主动性和积...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药学及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某医科院校药学相关专业2016年、2017年就业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2017药学及相关的3个本科专业2017年就业率比较起2016年来看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药学专业下降了13.65%,下降较为厉害。...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64-01 我从教十年之久,当下我对兴趣理解是:兴趣是一种时间的积累,是一种实践的过程,更是一种潜移默化。说得通俗一些,任何人对某物或是对做某事...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校团体辅导与学生党员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两学一做”活动的开展更是对全体党员提出了严格要求。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培训工作异常重要,传统教育方式弊端较多,学生不接受甚至排斥,效果不佳,探索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新方式是当务之急。团体辅导是具有独特优势的教...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