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sansa2025

  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知识,然后进行千百遍的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更要揭示出“知识背后的知识”,即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引领学生感受与体会,并结合具体环节实现 “思想点化”, 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生动、鲜活、可迁移的. 我崇尚这种教学境界,并一直为此努力,也有一些想法,想与大家商榷.

  1. 钻研教材,分析其中的数学思想

  数学教材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一条是数学思想方法,是暗线. 教师钻研教材,就应如苏步青教授所说“看书,要看到底,要看透,要看到书背面的东西”. 这背面的东西,即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内容逐步渗透了抽象、分类、转化、数形结合、演绎、归纳、模型等基本数学思想,它如灵魂一样支配着整个教材. 有了它,概念,例题才会活起来,相互紧扣,相互支持,组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因此,我们研读教材不能“平面地看”,要“立体地看”,既看到知识,又弄清知识中蕴涵着的思想,做到“立体地懂”. 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运用整套教材进行再创造. 2. 关注过程,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总是和数学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它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 因此,必须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契机―概念形成的过程,方法思考的过程,思路探讨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等. 如果忽视和压缩这些过程,把数学教学当作知识结论来灌输,就会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良机;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时,一定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有意识 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涵于数学知识之中的各种思想方法. 循序渐进,逐步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方法的整体效应,而不能生搬硬套,脱离实际,机械教学,那将会适得其反;一个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理解到运用的长期发展过程,需要在不同的数学内容教学中通过提炼、总结、理解、应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领悟.

  举个例子,《加法交换律》教学片断:课一开始,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问:听完故事,想说些什么吗?结合学生发言,板书:3 + 4 = 4 + 3. 师: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我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老师给出自己的发现:交换3和4的位置和不变. 比较我们俩给出的结论,你想说些什么? 在学生评价比较的基础上,教师指出:的确,仅凭一个特例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样的结论,似乎草率了点. 但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当作一个猜想. 既然是猜想,我们还得―验证(学生抢答). 怎么验证呢?生:我觉得可以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师生讨论:验证猜想,需要怎样的例子?从例子的内容和个数方面,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当引导. 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举例验证,集体交流:你们举了哪些例子,又有怎样的发现?在学生一次次的交流与评价中,不仅验证了猜想,而且将加数由一位数拓展到两位数,三位数等;由整数拓展到分数等. 老师却不甘罢休 :回顾刚才的学习,除了得到这一规律外,你还有什么其他收获?引导学生反思过程,感悟思想方法,教师点拨:从个别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得到结论,是一种获取知识的好办法. 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

  3. 引领学生,在反思中领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一方面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但是更多的要靠学生自身在反思过程中领悟. 这一过程,没人能够代替. 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后,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在学生从方法的角度回顾过程,充分思考交流后,适当点拨:的确,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新知识通过等积变形,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这一旧问题,从而迎刃而解. 学习新知识时,经常可以象这样,想办法将它转化为能解决或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来解决. 通过反思,让化归思想在学生心中再次积淀.

  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回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想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该记住哪些教训等. 只有这样,才能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知识的引领作用. 恩格斯说“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学生工作后,可能没有机会用数学而淡忘了数学,但深深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数学思想,研究方法等数学精神,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用终生. 让我们追求这种教学境界,尽自己最大努力,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感悟吧!

  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