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考察

sansa2025

  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考察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1]。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被提上日程。本文将对理工科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现状、问题和提升途径做些探讨,以期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含义

  顾名思义,实效性是指一项任务的完成所达成的实际效果,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指的是,教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实现的实际效果。换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主要体现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现状

  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本课题组对我校2016级水利、机械等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了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调查结果如下:

  (一)知识目标

  95.34%的学生认为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习,理解了“四个选择”问题,即“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90%的学生认为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掌握了当前国内国际发展形势”;96.22%的学生认为“清楚地了解了中国梦内涵及其实现途径”;2.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收获”。

  (二)能力目标

  84.35%的采访对象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提高了观察评判社会现象的能力和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6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抵抗虚无主义的能力”;93.42%的学生认为“提升了个人的人文素养”;6%的学生认为“没有收获”。

  (三)情感目标

  70.23%的学生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75.52%的学生认为自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怀”;76.42%的学生认为“愿意为全面夺取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愿意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30.12%的学生认为“没有收获”。

  以上数据说明,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知识目标”的有效性方面较为乐观,在“能力目标”方面的有效性尚可,但是在“价值观目标”方面有效性较低,这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及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首先了解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三、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较弱的原因

  (一)学习动机较为功利性

  理工科大学生主修应用技术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与文科生相比,总体上较为薄弱;另外,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课程与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结合较为紧密,导致他们把“有用性”作为选择一门课程的动机,注重所选课程是否对其专业发展有利,对其就业有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培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其作用不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于是被一些学生忽视,实效性低。

  (二)学习兴趣较低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多种渠道,他们不再满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的课堂讲授,而且对于理论知识的形式上,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法大大提高要求。既往的课堂讲授,使一些学生成为“低头族”、“手机党”;与他们专业课上形式多样课内外实验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单一,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三)学习心理上的问题

  理工科大学生多数理性思维较好,喜欢演算数字类习题,对文字论述性材料较为反感,尤其对于理论性比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适应。

  四、增强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一)调整接受动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变学生功利性的学习行为,需要首先调整理工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动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师培养,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第二,加大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关注,定期通过讲座、交流会、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端正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修正学习方向。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完善和拓展,将学生需要和教学目标相结合,实施思政课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了解学情、有的放矢

  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了解理工科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只有了解学情,才能根据?W情和学生需求,精心备课,从而实现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理工科学生由于高考不考文科,他们中多数学生高二起就放弃了文科的学习,同时对文科知识兴趣减少,缺乏文科知识的思维和理念,文科知识较为薄弱;进入大学后,部分工科生虽尝试加大文科知识的摄取量,拓宽知识面,但仍视“背诵”为学习文科知识的主要途径,不能很好地通过自主学习方式提高文科知识素养。这样的学情使得作为以文科知识为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度非常大。因此,了解学情、有的放矢,较全面地掌握工科生的学习状况,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必要前提。   首先,引导理工科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理念。让理工科学生明白思政课虽然不是专业课,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思政课可为学生将来就业和工作提供动力和人文底蕴,一个对国家发展和未来社会需求不了解的人,是不会强大的,工作也不容易获得成绩。这样的分析,相信会使学生意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而学习这门课程,更是与人生发展定位密切相关的问题,自然会引起他们的重视。

  其次,激发工科生的思政课学习热情。针对理工科学生文科知识较为缺乏的现状,在实际思政课教学中,有必要将思政课的学科特点和精神向工科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讲解,以便消除他们的误解,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意识到,思政课可以弥补他们的不足,激发工科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在具体内容讲解上不能只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要用文科知识和思维讲解具体的知识,并不断融入一些新的知识,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在每一堂思政课上,都加入时政问题的讨论环节,帮助工科生正确理解时事,引导理工科学生?P心时政,用正确的心态和视角分析政治事务,使他们意识到思政课是一门能够解决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有用学科,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文理科学生统一教学的理念,实行分科教学。充分考虑工科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等各种资源,使学生眼中“干巴”的教材内容变得鲜活生动。同时,“要积极借助哲学、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的知识创新建设思路”[2],全方位地凸显思政课形式的灵活多变、内容的丰富多彩,打破工科生认为思政课是枯燥的、仅凭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错误认识,使他们逐步喜欢思政课。

  其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切忌照本宣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用课堂知识之外的知识印证课堂知识,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章时,可带领工科生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受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近代中国人民的苦难。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更深刻地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复兴所进行的努力,理解人民致力追求的民族复兴大业的历史意义,理解“中国梦”。

  最后,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要求思政课教学要“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3]。面对工科生这一特殊教学群体,思政课教学自然要相应地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一要求贯彻到教学实践中,适时地插入一些图片、视频等历史影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吸引力,很好地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在日常思政课教学中,应立足于工科生思政课学情,紧扣时代脉搏,勇于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适应工科生对思政课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工科生的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考察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国际象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象棋具有“智慧体操”的美称,属于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棋种。大部分的历史伟人都将国际象棋列入日常喜好中。国际象棋在各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对培养人的综合素养具有促进性的作用。国际象棋并不像...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发展策略

    一、中职学前教育发展困境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历届初中毕业女生的首选专业。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课程,为中职学生毕业之后的就...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动机对策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录取的分数线不断降低,从而导致高职生的生源质量不断下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为:上课睡觉,玩手机,迟到、旷课等,还有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无论老师怎么引导,都无动于衷,...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

    高校辅导员最为重要的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今后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在现今新时代的教育背景的变进之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模式也随之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体现了从管制化至引导化,从宽广化至精细化...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17-0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大范围呈现。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朝着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向延伸,这就对计算机软、硬...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简介]周静(1980- ),女,贵州遵义人,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江苏 南京 21181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