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浅谈在数学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sansa2025

  浅谈在数学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课前准备与预习

  许多学生不够重视预习,认为教师课上要讲,只是忙于完成作业,而没有养成预习习惯,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养成预习的习惯。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了疑点和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导者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向疑难点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连续性效果。

  二、新授课中的自主学习

  以《角的比较》为例,教师首先出示学习目标:1.会用度量法和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2.掌握角的和差;3.掌握角的平分线。然后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学习,先完成目标1。学生读完一段教材后,小组交流,先由小组长提问所学知识,之后再讨论组员不明白的问题,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只在必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惑的问题,或进行补充总结。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目标2与3,用大约十分钟完成教师或学生出的自测题,自测题的内容不宜过多,难度适中,做完后由学生交换批改、订正,教师抽查自测题,了解存在的问题。最后回顾教学目标进行总结。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三、练习课的自主学习

  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有的练习适合学生独立完成,就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而有的问题比较复杂,则可以通过探索交流的方式完成。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教材上册第104页练习8为例,(在3时和4时之间的哪个时刻,钟的时针与分针重合或成平角或成直角)教师先实物演示时针、分钟重合或成平角或成直角,初步感知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索交流。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出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

  浅谈在数学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谈中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思维障碍的表现以及成因

    所谓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中学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中学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