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家庭因素对中小学生体质影响分析

sansa2025

  家庭因素对中小学生体质影响分析

  一、中小学学生体质现状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18岁年龄组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体质状况不容乐观,仍在较低水平徘徊[1]。学生体质下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要增强学生体质,就必须让他们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靠学生自身努力,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作用。

  中国教科院调查显示,自2007年以来,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得到了基本保证,毫不夸张地说,作为政府、作为学校,应该做、可以做的,基本做到了[2]。但家庭与之比起来要相对滞后,所以要找到家庭体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影响学生体质的主要因素,赶上学校体育的步伐,与学校体育一起承担起增强学生体质的重担。

  二、家庭体育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1、家庭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在逐渐增加。专家预测,在今后20年的疾病总负担中精神问题仍将排名第一。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家庭体育作为人生接受体育的起点,可以通过特定的运动项目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等。

  2、家庭体育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家庭体育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参加体育运动,促进小肠蠕动、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燃烧身体多余的脂肪,使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达到一个新的动态平衡,保持身体健康[3]。同时,家庭体育运动还可以改善孩子的视力,运动的同时可以使孩子疲劳的眼睛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以达到防止近视高发的作用。

  3、家庭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家庭体育活动可以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在运动过程中,父母可以向孩子灌输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让孩子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养成相互照顾相互帮助的,正确对待别人和自己的优良品德。家庭体育还有利于让孩子感受到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与家人或他人相处的同时还能扩大交往,调节情绪愉悦身心,不但可以提高孩子身体技能和生活技能,还能让孩子在运动过程中,体验到各种角色的情感和责任,从而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己的体育实践能力。

  三、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家庭因素分析

  1、传统价值观的束缚

  由于我国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高质教育资源稀缺导致对高质教育资源占有的竞争加剧,结果是出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4]。学生家长普遍反映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没有闲暇的时候去运动,甚至有时连作业都写不完。尽管和政府一再强调小学生的“减负”问题,但多次“减负”行动都以失败告终。学生家长都注重孩子智育的培养,希望孩子成为上述所说的“优质学生”,所以对孩子锻炼身体时间不足的现象不够重视。而校方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过度保护的家庭教育

  有些家长会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补品,以为能给孩子补充营养,实际上会打乱孩子正常的饮食结构,他们不知道这样不仅不能给孩子补脑提神,反而会导致肥胖。一些家长存在错误的健身意识:认为参不参加体育活动无所谓,只要进食补药就能强身健体。但他们不知道不适当的营养品会对青少年的机体平衡造成破坏,有损于青少年体质健康。

  3、休闲方式多样化的改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现代电子产物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很多学生回家后的闲暇时间都用来看电视、上网或玩手机,学生的运动时间就相对减少了很多。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节假日占用时间最多的是“做作业”、“看电视”和“上网”;在双休日,上网时间超过120分钟的学生有14.8%,到室外活动的人数不足30%[5]。再比如学生上下学都乘坐公交车,上下楼都乘坐电梯,许多运动健身途径在无形之中就被抹杀了。

  4、家长体育经历的缺乏

  家长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水平和强度都会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父母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还能直接影响孩子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因为青少年儿童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思想意识可塑性较大,模仿性较强。由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最为亲密,所以家长的体育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活动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为1:9,意味着“运动饥饿”越来愈严重[6]。家长的体育行为就越来越少,还能如何督促孩子运动?

  四、建议

  1、家长应摆脱传统价值观的束缚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智育教育,看中学习成绩,也要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给予应有的重视,因为身心健康才是其它素质良好发展的前提基础,孩子各项素质均衡发展,才能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2、增强家长的体育健身意识,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还能直接影响孩子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因为青少年儿童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思想意识可塑性较大,模仿性较强。由于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最为亲密,所以父母的体育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家长应转变观念,从自身做起加强体育锻炼,并多与孩子一起进行简单易行,易于坚持的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与学校接轨,让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体育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家庭体育是我国的起点,良好的学校体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体育基础上的,学校体育需要家庭体育的支持与配合,家庭体育也需要寻求与学校体育接轨。学校体育要逐渐向家庭体育渗透,适当布置一定的课后或假期体育作业,让孩子回家与父母一起完成,通过“作业”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家庭因素对中小学生体质影响分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发展学生情感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62-01 随着现代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和资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学校、社会、家庭都过分强调...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随着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须。此外,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工具,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学习英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用英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交流的目的,而这正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没有...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足球对中小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11-01 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为了响应政策的号召,各地市中小学都纷纷将校园足球运动开展起来了...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中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从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采用这种教育方式无法提升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也就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这种情况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就体现了出来,对其...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培养小学生劳动意识,促劳动教育有效开展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服务社会的基本活动,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忽视劳动教育。只有加强劳动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那就得从基础开始抓,夯实劳动教育这块基石。我校是全县一流学校之一,一直以来注重素质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本学期学校成立...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论英语专业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英语作为一门交际的工具,其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人们学习它、掌握它、运用它的过程无不体现出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