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sansa2025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关系。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单纯的理解和记忆是学不好的。数学更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就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通过生活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指利用刺激性的数学信息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猜想和质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

  例如,学习“圆”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特种兵进行野外训练,但他们不小心走进雷区,探测仪器显示,有一颗地雷在特种兵小明的左脚3cm之外,但没有显示具体的方位。我们可以用两个小圆点表示小明的左脚,让学生找出地雷可能的位置。问题一抛出,学生就开始跃跃欲试。他们拿着尺子,以小明的左脚为中心开始画3 cm的线段。线段画了无数条,发现地雷可能的位置太多了。有的将这些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组成了多边形,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多又成了圆形。最终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将圆创造了出来。同时,也明白了圆的构造,3 cm的线段就是圆的半径,小明的左脚就是圆的中心。这个问题的创设不但结合了小学生喜欢探险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从教学目标上讲,他们也更好地理解了圆的特征。

  二、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密切联系。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就缺少解决问题的工具,就像用积木搭建房子一样,没有积木又哪来的房子?如这样一道例题,已知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之外,其余的内角之和是2000度,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如果学生不知道内角的特性:大于0度,小于180度,学生是没有办法求得这道问题答案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牢牢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用到什么样的特性,学生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时,让学生多动动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套用那句古诗就是“山穷水?M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让学生动手将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沿着两个对角向它的对边剪垂直线,可以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都是已知的,那么就可以由三角形与长方形的面积进行求和,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底×高。再比如,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它主要要求学生用空间的想象能力解决问题。比如,将几个正方体搭建成不规则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分辨出它前、后、左、右呈现的不同形状。空间思维是抽象的,语言无法表达其中的奥秘,这时动手摆一摆、放一放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借助不同的模型,摆出不同的形状,试着想象它每个侧面的形状。然后站在不同的角度亲眼看一看自己猜想的是否正确。通过一次次的动手和观看,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断提高。那么,在碰到“观察物体”这类问题时,学生就不会再有压力和困惑。

  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单单停留在问题的某一个角度上。老师要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挖掘出来,与课本知识有效结合,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解决对策。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而不是邯郸学步。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时候,通常会遇到比较大小的问题。如■、■、■、■在进行比较的时候,老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先进行通分,即把几个异分母的分数转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哪个分数的分子大,那么那个分数的值就越大。有的学生提出来,我们可不可以把它们变成相同分子的分数,比较它们的分母。分母越大的值就越小。遇到■与■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不用通分,就可以知道■要大于■。条条大路通罗马,老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当一条道路行不通时,我们就换另一条。几条道路都可以到达时,我们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没有教条,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总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老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教育部近两年来新提出的概念,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加强对学生各个核心素养的重视和培养。对数学学科而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方...

    sansa2025未命名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兴趣在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布鲁纳(心理学家)也曾说过,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是对学习最好的动力,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

    sansa2025未命名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73-01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课,且讲课内...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的世界由各种各样的数字和图形组成,抽象思维是数学世界的通行证,足以可见抽象性在数学中的关键地位,所以掌握并提高自身的抽象能力对每个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本上的每一条概念,每一道数学例题,都体现了数学的抽象思想,对于每位学习者而言,都...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1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的教学意义与以往相比已大有不同,当下的数学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育...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重视其生活化,但是很多老师目前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到位。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几种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推进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进程,让学生更加愉快地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和综合素质。...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