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基于微课的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评价

sansa2025

  基于微课的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评价

  一、写作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结合我院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写作教学实践,构建公外英语写作教学微课教学模式,包括学生参与微课制作、课前学习、课中重难点答疑、课后操练和师生评价这五个阶段:

  1.学生参与微课制作。在微课的践行中,我们尝试了“教师命题――学生收集素材――教师筛选归类素材――学生编辑自测习题――教生共同制作演示文稿――教师配音录屏”这样的制作流程。学生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会了解梳理相关知识,初步完成知识的构建。事实证明,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开始爆棚。这种方式把学生被动地接受微课教学,变成了主动地参与微课制作,对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

  2.课前学习。微课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让师生能在课堂之外进行教学互动。上课之前,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提前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比如疏通不认识的单词、提炼视频中的重点和难点,读懂每一篇范文,并通过一些反面案例,让学生能够对视频所讲解的写作技巧有一个初步的辨析和吸收,以便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进一步的吸收和消化。这样提前接纳学习重难点,有利于提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3.课中重难点答疑。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提前学习,带着在视频资源中遇到的问题或难点,进行小组合研讨之后,教师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提出的疑难点,然后再次归纳总结,强化写作技巧,然后学生通过相互之间有意识的模仿模板和分析范文来提高英语写作的技巧。最后教师针对写作要点、格式要求、语言特色、句型表达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一些列的问题,以此来确认学生是否真的吃透重难点。这种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设问、加强信息和知识的输入、强化写作技巧的高效率讲授,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学习要点,完成学习任务。

  4.课后操练。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学生与其他人交流收获的知识和写作技巧,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线完成规定的写作任务,同步发送到QQ群和微信群里,以供学生和教师及时在线讨论并评阅。这种在规定时间内对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限时输出的操练方式,意味着学生必须对所学的句型和要点非常熟悉,这样进一步刺激了学生课后及时巩固。

  5.师生评价。初稿上传到群里之后,学生按照群里的分组进行交叉批阅之后,由老师再次点评,然后再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换学习并评选出示范作文。在群里讨论最大的优点是避免了相面批改的尴尬,平等轻松的师生合作,也改善了学习的气氛,加强了学习效果。微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评价,也能让教师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认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

  二、微课的教学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显著作用

  1.学生的写作目的更明确了。在微课的设计中,通过一段简短的视频引出写作要求,这样具有目的性和关联性的情境设置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使学生通过思考这个情境加深对写作目的和内容理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共鸣,从而可以真正理解写作的内涵和意义。

  2.学生的写作思路更清晰了。通过微课视频的自学和教师讲解,学生可以及时查看,这样对写作步骤了如指掌,每一步该写什么,用什么表达方式,怎样衔接都变得得心应手了。

  3.学生的写作句型更丰富了。通过学习微课中归纳整理的常用表达方式,从学写正确的句子开始,反复模仿,反复操练,尽量灵活变通。大量的语言知识的输入避免了学生写作时词汇量少,信息量不足、句型单一,避免同一个意思、同一个句型重复使用等弊病,使学生有话可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潜能,写作句型的多样化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提高了。通过反面案例的学习以及师生共同评阅学生的在线作文之后,学生反复强化了正确的表达方式,然后根据要点、语言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格式、动词时态、拼写错误等进行自我校正。

  三、微课的教学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反思

  1.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作用较小。由于一部分学生基本对英语失去信心和兴趣,学习缺乏自觉性,要求他们课前学习观看写作微课不太现实。即使他们乐意观看,也会因为基础薄弱、自学能力有限而对微课的解读感到力不从心。这一类学生最好在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下完成微课的观看和学习,甚至有必要一对一的辅导。

  2.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要让写作微课真正能持续发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这一作用,对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发现学生写作中的薄弱环节,制作也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典型性、通俗易懂,触类旁通。

  基于微课的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评价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微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兴起是历史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大学生有效参与社会活动搭建了平台,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增添了新的有效载体。鉴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要求,只有领会大学生志愿服务特征,发掘并阐扬它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才能实现...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让良好的学习习惯点亮学生的数学生命

    一、数学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可从两方面入手: 1.1培养学生边看边听的习惯。教学中的知识重难点及关键部分,要着重提醒学生注意,并注...

    sansa2025人文社科
  •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初探

    2014年9月, 李克强总理首次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又再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自我管理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30-02 大学生和中学生相比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注重对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加强对他们性格形成加以引导和教育,结合当地的实际...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1 工作目标与思路 着力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设施,以“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为主要载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大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可以以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会产生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现高效学习。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操作能力差异,性别差异性,知识积累差异,生活经历差异等原因,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探究中存在着很...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