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高职学生养成教育对策探析――基于“主体”的视角

sansa2025

  高职学生养成教育对策探析――基于“主体”的视角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之一,与普通高等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学科基础宽广、博学多才的学科化教育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立足于专业基本知识的获取和职业基本素养的培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劳动型的职业人才[1]。在世界经济对全能型人才展开激烈争夺的今天,高职院校在培养集知识与技能于一身的职业人才层面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养成教育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主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探讨和改进的重要教育模式。

  1 养成教育的内涵

  长期以来,养成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讨论的重要课题。对于养成教育的内涵,不同学者也给予了不同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的“养成教育”,一般是指儿童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2]。有的学者则认为养成教育可以理解它为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或使人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教育[3]。

  综合来看,养成教育应该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自然人成为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知识素养、技能水平的具备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品质的掌握综合素质的社会人的过程。

  2 高职院校养成教育主体面临的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的养成教育是通过对高职学生的习惯性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拥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过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已初见成效,然而在受教主体和施教主体两个主体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对高职学生的培养。

  2.1 高职学生在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实行过程中,作为受教主体的高职学生是学校和教师进行养成教育的目标群体,同时也是体现养成教育实效性的唯一载体。然而在高职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养成教育的全面铺开。

  2.1.1 认知与实践相脱节。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突出问题是知行不统一。他们在认知上能够认同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管理准则,然而在行动上却不能做到与规范和制度的统一,往往在现实面前呈现出缺乏爱国精神、缺少责任感、欠缺实干精神甚至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现象。

  2.1.2 缺乏自我约束性。目前高职院校已经迎来“90后”的时代。时代的特征使这些“90后”的高职学生从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初高中的学习中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自我约束性的缺乏都对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提出了不小的难题。

  2.1.3 规划意识淡薄。脱离了父母的怀抱和高中的逼迫性教育方式,高职学生很快融入并享受大学的自由时光。但没有了父母的安排和学校的硬性升学规划,多数学生存在时间规划能力较差的问题,不能准确地锁定大学的目标并按照目标制定大学规划。规划意识淡薄使高职学生“过了今天不想明天”,制约了养成教育的持续性进程。

  2.2 辅导员在养成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辅导员是与高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课余活动联系最紧密的群体。作为施教主体之一,辅导员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特性的变化,辅导员在养成教育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 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随着高等院校学生的扩招,对高校辅导员数量的需求也不断上升,这便带来了具有思想政治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人数上的缺口。辅导员需求的紧张使很多没有学习过思想政治专业的毕业生成为高校辅导员的人选。在教育和管理学生上,没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们则面临着很多专业性的问题。同时,专业化程度的参差不齐也影响着高职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的层次和水平。

  2.2.2 考核指标有待完善。很多辅导员把自己的工作评价为“良心活儿”。这句话充分说明辅导员的工作弹性非常大,在职位描述上并不能将辅导员应该完成的工作完全阐明。没有一个健全的考核指标体系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常常会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影响许多辅导员实施养成教育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3 基于主体视角的高职学生养成教育对策

  3.1 基于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对策

  3.1.1 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4]。可见,实践对于人们,特别是尚未步入社会的高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高职学生的实践应该包括在校期间的素质教育实践和校企合作实践两部分。素质教育实践通过要求学生参与各项集体活动提高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校企合作通过亲身进入企业的实践来锻炼高职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并体现了学生们对社会的贡献力、职业道德,提高了技术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道德准则及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真正做到慎独修养,知行合一。

  3.1.2 建立严明的强化机制。面对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约束能力差的问题,要通过正反两个方向的强化来达到加强约束的目的。所谓正强化就是用道德规范来影响和感化学生,使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反强化则是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硬性的规定,对违反制度的情况予以严厉的惩处,以达到使学生被动接受制度约束的目的。高职学生由于在初高中可能已经形成不良的习惯,所以在控制其约束能力方面不仅仅要使用正强化,同时要辅以严格的反强化,最终使学生做到他律与自律相结合,逐步实现自律的理想目标。   3.1.3 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不同的年级具有不同的时段特点,要根据年级的不同要求和目标制定符合高职学生发展特点的培养计划,帮助学生形成规划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完成梦想。大一年级是由高中刚刚步入大学的时段,要抓住入学军训的时机进行培养,使学生们在生活上和思想上形成规范的意识,为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进入高年级则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为学生们设计考取资格证书或专升本等培养计划,使学生找到奋斗目标;毕业班的学生多数开始实习,要根据就业环境和市场的要求和特点,为学生制定辨别就业信息、提高就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计划,使学生增强就业信心、找到理想职业。分时段的培养计划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分年级的奋斗目标,也为其尽快投入人生规划奠定基础。

  3.2 基于辅导员视角的养成教育对策

  3.2.1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渠道为辅导员提供理论培训的机会,并且尽可能增加各高校辅导员经验交流的频率。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利于辅导员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发挥施教主体作用,为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3.2.2 建立360度考核机制。为了打破辅导员工作内容弹性较大的局面、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实效,应该建立以领导、同事和学生为评价主体的360度全方位考核机制。通过各个层面考核指标的设立和评价,辅导员的工作可以通过不同考核主体的多项评价结果体现出来,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在学生养成教育实施工作中的热情和积极性。

  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行动的过程,因此养成教育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从受教主体和施教主体入手,了解高职学生和辅导员在接受和施行养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对策排除学生身上存在的障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高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高职学生养成教育对策探析――基于“主体”的视角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如何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C-0047-01 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其教材不甚理想,学生也没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虽然一到上课时间都准时走进信息技术教室,但都是冲着玩去的。所以一...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着大学校园,对大学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校园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校园学习气氛不浓,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不重视专业学习,基础理论较差,动手能力差,...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体育应注重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

    1、前言 素质教育新形势下,体育课堂教学不应单纯片面的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体育技巧,令其在体育测试中获取高分。更为重要的是,应利用体育课程教学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令体育锻炼能够变成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核心基础方式,满足...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探究

    一、“自媒体”和“自媒体时代”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超越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开始兴盛起来,这就是“自媒体”(We Media),也被称为“个人媒体”或者是“公民媒体”。关于自媒体的概念,美国新闻学会媒...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如何快速提升农村中小学生合唱效果

    合唱作为一种具有综合性、传统性和群众性的艺术,不仅能够培养人们的艺术能力,也能同时培养人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情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对于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239-02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分析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一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