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sansa2025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幸福是人生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追求。为小学生提供幸福的学习生活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他们的幸福观和幸福感因个人心智成长的原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了明显改变。克服小学生的生存焦虑、空虚、疲惫等现象,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里寻找生命的尊严,提升幸福感,则成为当前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

  一、我校小学生的幸福观与幸福感现状

  1.学生的幸福观趋于多样化和现实化,我们在学生中进行的随机访问就反映了这一问题

  在问到小学生“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时,有的学生回答是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有的学生回答是有知心朋友;有的学生回答是自由自在;有的学生回答是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一定的经济实力等。总的来看,大多数小学生把个人幸福与家庭幸福紧密结合了起来,同时他们也知道要好好学习,能够把幸福与追求美好的道德理想结合起来,自觉用道德标准来衡量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中的弱者大多持有一种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家长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幸福观也发生了一些偏差,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抬头倾向。

  2.小学生的幸福感偏低

  访问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给予他们过多的溺爱,使得孩子逐渐弱化了对幸福的感受。另外,现在中国的许多孩子普遍生活在学业的重压之下,尽管减负的口号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事实上却是越减越重。从孩子跨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心理上就负载了沉重的压力,他们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是非常单一的、封闭的,是枯燥乏味的,心情自然就十分压抑,往往就是这些情绪极易引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疲惫和倦怠感。

  二、教育者应及时通过教育让学生获得并提升幸福感

  学生的幸福感来自于他与外部世界建立起来的亲切、友善的关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幸福、分享幸福、感悟幸福,学会回馈幸福。

  1.体验成功,感受幸福

  对于小学生而言,成功是一次发言后得到了掌声,一次作业本上得到了小红星,一次比赛后得到了奖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幸福的存在。一是搭建舞台,如,“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可组织“校园吉尼斯”“校园才艺PK”等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保护,成功的幸福感也就随之降临。二是全面评价,通过开展个性化的评比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体验合作,分享幸福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合作性课堂中更能体验到学习乐趣,体验到自我的价值,获得幸福。一是创设丰富的合作情境。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各种以合作为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达到学习的目的,培养团队精神。二是加强必要的合作指导。合作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任务与目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如,班级举行手抄报比赛,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后,教师要指导每个小组安排好组员的工作任务,搜集资料、编辑、美术、抄写,每一项工作都要人专门负责。当一项合作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畅谈合作后的体会,在彼此的交流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幸福感。

  3.体验挫折,感悟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要让这种经验迁移到个体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一是在体育运动中克服困难、磨炼意志。每学年学校召开的春季趣味运动会和冬季三项运动会,就是让学生在竞技中感受运动的魅力,在汗水中磨炼坚强的意志,在付出中享受回报的快乐。二是在手拉手活动中体验艰辛、感悟幸福。暑假里开展手拉手夏令营活动,让城市孩子来到农村体验生活,与农村孩子一同吃住、一同学习、一同劳动,感受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条件的差异,感受农村孩子的艰苦与淳朴,感受劳动的辛苦与快乐,领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生活,关爱他人。

  4.体验感恩,回馈幸福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不知道爱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活动,如,母亲节即将到来时开展一次“护蛋”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母亲精心哺育孩子的不易。教师节时开展“当一天小老师”活动,体验教师工作的繁琐与辛苦。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活动,加深孩子对情感的认识,并在今后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去回报父母和他人,回馈幸福的生活。

  总之,作为教育者,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幸福;挫折中感悟幸福;感恩中回馈幸福,从而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塑造他们健康积极的人生。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