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sansa2025

  浅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青年时期是发生性及性相关精神心理问题的高峰期,与未来的婚姻、家庭幸福有密切关系。而大学生是人群中的特殊群体,正处于青春期,性器官已发育成熟,但因尚未步入社会,在性心理方面并未完全成熟。随着时代的变迁,网络的普及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大学生性观念日益开放,中国传统的贞操观及性道德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十分淡薄,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大学生遵守传统的“禁欲”等性观念并不现实,婚前性行为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我国存在长期将性相关问题“神秘化”的倾向,高校性健康教育缺失及工作开展严重滞后,大学生在性心理发育不成熟、性知识缺乏的情况下,因婚前性行为所致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率、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等不断增加,甚至因性压抑释放不当出现各类性心理障碍,这不利于合格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高。因此,性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迫切任务之一。本文对目前影响在校大学生性健康可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性健康教育策略,旨在为未来高校性健康教育改革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安全教育、人文教育等提供参考意见。

  一、影响大学生性健康因素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思想束缚,使人们对性教育持冷漠甚至排斥的态度。学校、教师难以以坦然的态度面对性健康教育,部分教师、家长认为性教育就是通过传媒以娱乐为目的获得性知识,甚至等同于黄色文化。

  (二)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不足,课程设置缺失

  对于性,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性可以“无师自通”,使学校忽视性健康教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从学校获取性健康知识较少,性知识匮乏。教育体系中性健康教育缺失,课程体系不完善(如部分高校性健康教育属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部分高校则属于新生入学教育),无相关的专业师资(多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或思政教师兼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缺乏有效的教育,致使其缺乏正确对待性意识和性行为的判别能力。

  (三)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

  高校性健康教育缺乏类似于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能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生殖与避孕相关咨询的服务机构。部分大学生因害羞、担心隐私泄露等原因使其难以求助或求教,使其可能再次遭受因性问题所致的心理伤害。

  (四)大学生自身性心理及性知识掌握的特点

  大学生社会化尚未完成,其对性与爱情的理解不成熟,同时对性的认识存在朦胧性,集中于性的生物属性而忽视社会属性,性知识掌握较为匮乏,而自身经济尚未独立,难以深入理解家庭责任及性伦理道德。有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性观念较为开放,认为婚前性行为属于个人行为,不涉及伦理道德,对性知识了解甚少,约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不了解意外怀孕的相关知识。在缺乏必要的性健康教育情况下,大学生因性梦、手淫、遗精等现象所致的性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五)网络等新传播媒介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传播较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而性相关问题的隐私性特点,使大学生难以向父母、教师等长辈请教,而网络因匿名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适宜解决途径。有研究表明,网络、各类色情影视作品已成为大学生性知识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是,网络所能提供的性知识未必正确,部分内容存在夸大的成分,甚至是错误的内容,而大学生通过这些途径来解决性困惑时,长期接受不良信息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塑造,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也不利于大学生正确性观念的培养。

  二、策略

  (一)加强性健康教育,将相关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完善性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性健康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参与。有研究表明,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性健康教育相关课程,也希望得到相应的建议与指导。因此,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性健康教育课,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结合相关内容的教学;引进相应师资或选派心理咨询教师进修性健康教育,提高性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如有条件,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与心理咨询中心相似的大学生性健康咨询中心,帮助学生解释性相关问题的疑惑。

  (二)根据大学生性别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性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男、女生在性观念、性态度、性行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男、女生不同特点编制不同的教学计划,分“性”教学,避免学生害羞、回避等心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性健康相关的校园活动开展

  长期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多数人难以在公众场合讨论性。因此,除课堂教学外,高校还应该加强相关性健康知识的宣传,破除传统的性封闭思想,如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利用校报、广播、宣传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法律文化节等宣传相关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道德及相关法律知识,同时开展相关知识的征文比赛,聘请相关专家讲座等,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四)加强辅导员相关性健康知识培训,完善监控体系

  目前高校性健康教育存在的缺乏基层辅导,学生遇到性困惑无法得到来自正规途径的帮助。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与大学生关系紧密,通过对辅导员性健康教育专业化培训,帮助大学生遇到的性相关问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浅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