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析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浅析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一个让学生放飞思想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创造能力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看到很多学生不会作文,怕作文甚至厌恶作文,因此写作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领学生进入写作天地的钥匙。而在目前的写作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惧怕和抵触心理,把写作看成枯燥乏味的事情,不敢将自己的文章展示给他人。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的写作,大到立意、选题,小到文章的布局、词语的搭配,都应该努力体现自己的写作特点,彰显自己的写作风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引导,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动、有创意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心中所想大胆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应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尽可能地找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并进行表扬。在表扬声中,学生会变得自信,对写作产生兴趣,进而爱上写作。由于每个学生心中所想不同,所接触的事物也不同,因此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题材和写作技巧的文章应区别对待,在修正作文时也应从学生的构思立场出发,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成果在形成理性认识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成就感。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看重教学方法对写作教学效果的影响,经常运用情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场景,倾听学生对某些实际问题的见解,让学生查找自身写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后再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这些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产生了写作兴趣,学生才会爱上写作,写作能力才会得到不断提升。

  二、拓展写作素材的深度和广度

  写作来源于生活,在写作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准备好充足的素材,并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框架,还要打破固定思维的束缚和题材的局限性,充分挖掘写作的深意。每个学生都应该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不是受到旧俗观念的影响而将其加以隐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作不能一味地模仿他人,要有自己的风格。不同的写作素材有不同的深度,应该选取适合学生的素材,而不是一味强调所谓的“好文章”,毕竟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只有对写作素材感兴趣,学生才会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并主动学习借鉴其中的精妙之处。例如,布置《我眼中的世界》这篇作文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自己感兴趣的事和有特点的人,尽量在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中取材,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念和认识,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写作过程中,如果不限制题材,也不限制写作形式,只是单纯地写作、表达情感,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与此同时,为了拓展所涉猎的写作素材的范围,为学生的阅读和交流搭建平台,我建议学生把课余时间常读的读物带到班级,建立读书角。比如,某一种类型的读物如果几个学生都喜欢,就可以引导他们针对其内容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还可以互相推荐几本此类型的读物,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这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是大有裨益的。

  三、阅读、归纳、写作三者紧密结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阅读、归纳、写作三个环节分离开,单一地强调某一个环节的重要性而没有认识到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其实这三个环节密不可分,就像英语学习里的“听说读写”一样,不能够把任何一个环节分开来做,否则教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我在备课过程中着重对阅读、归纳、写作三个环节进行了调整。首先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接触多种读物,根据读书角和学校提供的阅读资源,规定学生每天至少阅读一篇文章,并在隔天上课的时候针对所阅读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次是适时进行归纳总结。在课堂前半部分,教师可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就自己所读文章发表看法,归纳出文章的主旨。对于优质的写作素材,教师可单独串讲文章的构思及脉络,关注学生的阅读情感及价值观念的形成。最后是写出有特色的文章。在阅读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之后,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并将心中所想大胆地展现在文章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间思维的碰撞在所难免,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并将自身的情感和认知融入到写作过程之中。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写作中走弯路,使学生能够以最正确、最快捷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注重古代?词的积累与运用

  巴尔扎克曾说,文采来自思想而不是来自辞藻。在当代社会,我们更需要古代文化思想的珠玑与鞭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从百家学说、名著典籍到当代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文化作为一颗闪耀的星,照耀着所有文人志士的写作历程。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化,带给我们的是一场视觉盛宴,我们应该认真阅读和领悟,努力做到透过表面文字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语文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古代典籍,从四大名著到古代诗词,从学说思想到价值观念,广泛地涉猎会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翻译,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死记硬背只能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中国古代诗词中表达了许多不同的感情,有思乡之情,有怀才不遇之情,也有国破家亡的悲戚之情等等,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更加了解当时的社会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佳句,写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日积月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法宝。本?琼森曾说,一挥而就的作品算不上好作品,但好作品却往往一挥而就。诚然,真正的好作品,是在积累了足够优质素材之后的凝结和升华,作者心里有基本的构思框架,文思泉涌,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更有深度。

  写作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情感与认知水平,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章构思布局的能力、语句整合的能力、思维再创造的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让学生有好书可读。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逐渐喜欢阅读,通过多读书增加知识储备,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浅析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