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路径探索

sansa2025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路径探索

  互联网时代以其广泛性、时效性、简单性等特点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学生作为互联网的辐射群体,正在体验通过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中提供了便利,但“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思想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同时也给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形势

  互联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互联网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互联网对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互联网也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校园文化等教育环境都将有着重大意义,使互联网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影响。

  2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在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建设过程中,学生的素质目标与现实严重脱节,加上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也受到影响。素质教育过程大众化、内容逃避化现象普遍存在。在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大班”教育现象严重,这种大众化教育,注重的只是学生的共性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个体道德的形成。自从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以后,在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下,国内各类学校逐步利用互联网来进行青年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互联网时代对青年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型的认知资源,以其独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为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领域,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学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学生思想政治培养,立德树人也是职业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德育教育的复杂性,做好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对策。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加强校园互联网建设,并将互联网环境下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对待。

  3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创新路径

  (1)创新教育主体,提高素质水平

  学生管理工作教师队伍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主体之一,教育引导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况。我们往往通过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去教育学生。最终的教育效果,取决于我们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水平。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畅捷的方式,学生德育教育主体成为了互联网与传统方式并存的局面。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要通过它的优势,充分并利用好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教育理念,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与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与思想政治素养。

  (2)借助互联网手段,创新教育渠道

  互联网时代在职业院校中,突显出了互联网在信息交流中的畅捷、高效、多元等优势,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多种优势和互联网手段,创新教育方式,拓宽教育空间,借助互联网时代进行创新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传统的言传身教为依据,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与之融合,创新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教育的多样性与个性化。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新兴手段,选择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比较易于接受的德育教育内容,通过多元化互联网向学生传递德育教育内容,使学生在直观、便捷、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思想政治的教育。

  4 借助互联网多元化手段创新德育工作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创新力求丰富,创新性优,实践性强,与实际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利用互联网对青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引导。在互联网思维下,要应对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拓展青年学生德育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借助互联网手段,加大与学生的沟通互联网新兴交流手段,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例如微信、微博、QQ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德育教育情况,并根据多媒体手段,及时掌握信息,并根据学生的思想政治掌握的情况与学生展开进一步教育交流,切实改善传统教育方式,使互联网手段成为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互联网手段使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及时地、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也可根据互联网资源,针对不同的学生思想政治情况,改变、改善、改进教学方式与内容,选择符合学生的思想政治需求,发挥互联网在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既要注重学生德育教育方法的交互性,又要结合互联网培养人才多元化。对于学校来讲,积极探索和推行“持续灌输、科学管理、互?邮导?、环境影响”一体化的学生德育教育综合方法非常必要。“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德育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式教育,而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交互性的特征,进行立体式教育,培养多元化人才。

  在“互联网+”背景下,一定要重视和运用多元化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创全方位、立体式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意见 》中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德育教育阵地--形成网络德育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德育教育的主动权。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背景,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德育工作模式。

  在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在“互联网+”背景下,不断活化学生德育教育内容,凸显思想品德教育生机。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实践育人为检验标准,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通过实践活动把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需求,增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在“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教育要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局面,利用互联网优势,活化学生德育教育内容凸显德育教育生机。

  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理念,建立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创新学生德育教育示范基地,积极发挥互联网动力引擎,加强校园学生德育教育建设和实践活动建设。我们要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政治教育工作,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更好的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服务,以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更便捷、更畅通、更高效地开展。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路径探索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