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心理特点与提升策略

sansa2025

  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心理特点与提升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学生在“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在小学阶段的实际教学中,分为“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四大部分。

  我们调查了西安市雁塔区三所小学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四部分的掌握情况。调查的对象为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各年级随机选择一个班的学生,通过不记名问卷测验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并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一至六年级各检测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的分析,可以发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呈现出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1.遵循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从六个年级各项均值可以看出,呈现的整体趋势是学生“图形的认识”掌握较好,而“测量”“图形的运动”相对较弱,“图形与位置”最差。这种相对差异,表明小学生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掌握遵循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规律。因为后三者都是建立在“图形的认识”基础上,只有对几何图形有基本的辨识,才能进一步进行“计算”以及掌握较为抽象的“平移”“旋转”等运动。

  2.年级升高,个体差异变大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掌握“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等相对抽象的知识个体差异变大。一般来说,个体差异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思维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而我们在研究中主要指的是后者,因为我们希望学生有多种思维方式来学习知识,但出现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内容。

  3.四年级是重要转折期

  四年级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转折期,同时也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重要转折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快速发展。根据数学课程标准,1~3年级“图形的运动”这一部分,要求“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而4~6年级则是“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一要求的提升也体现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把握这一“关键期”。

  根据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图形与几何”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学习策略。

  1.加强直观、形象教学方式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许多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会感到复杂、枯燥,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热情不高、能动性不强,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但我们知道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从直观的形象认识开始的,所以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直观、形象往往是学生认识图形的起点,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还可以为学生准备他们身边熟悉的实物,让学生通过眼看、手拿丰富感性认识,有效地获取知识。

  如某位老师进行“线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线。生1:街道上的斑马线。生2:手电筒射出来的线。生3:织毛衣用的毛线……结合这些形象的素材,进一步深入教学主题。

  2.抽象知识操作化,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将抽象的概念、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观察的内容。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有些概念、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从教学的有效性来看,这些抽象的知识可以具体操作,如与学生的经验、同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主体性参与学习,亲身体验理论知识的建构过程。

  例如:关于平移的教学,老师们反映,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认识到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但当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时,要准确地数出图形平移了几格,这会对一些学生产生困扰。

  如判断方格纸上的房子平移了几格,有的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先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比如蚂蚁搬家。两只蚂蚁分别位于房子的两个点上,比如房子左上角和右下角的点上,它们把房子向左平移到虚线处后,两只小蚂蚁争吵起来。一只蚂蚁说:“我搬得远!”另一只也不示弱:“我搬得比你远!”老师根据小蚂蚁的争吵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快帮小蚂蚁数一数,哪只蚂蚁平移的格数多?”接下来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分别数出两只小蚂蚁平移的格数,让学生发现虽然是房子上两个不同的点,但是它们平移的格数相等。还可以进一步创设情境:假如房顶上有一只小蝴蝶,小蝴蝶平移的格数又是多少呢?它和小蚂蚁平移的格数相等吗?通过数格数,让学生明确在数物体平移的格数时,只要确定一个点,数出这个点平移的格数,就是物体平移的格数了。

  3.多种教学措施,缩小个体差异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一个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1)以丰富多彩的情境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出现几何学习的困难,往往是对知识点兴趣不浓导致的,但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现实的有趣素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困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关注到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因为一般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毕竟是有限的,而学困生是否能很好地完成课堂任务,是否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内容。所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各小组的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合理搭配,有助于缩小个体差异。

  如一位教师在教“长方体体积计算”时,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布置如下任务:先让学生将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试试看有几种不同的排法,然后每组派代表叙述操作顺序,填写操作数据,即小正方体的总个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分别是多少,最后根据表中数据,引导学生合作并自主探究,得出小正方体的总个数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进而推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让学优生兼顾学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知识点。

  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心理特点与提升策略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