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学分制背景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

sansa2025

  学分制背景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

  作者简介:魏林国,(1973.11-),男,诃北临城人,在职研究生,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01

  学生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也随之转变。学分制是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一种以教学思想为先导,以教育改革为核心,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教育管理体制。它的最大特点是以学分代替学年,以弹性的管理制度,代替刚性的管理制度,以选课代替排课。学分制能够使“教”和“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学分制”是一种优越的学生管理制度,但是当前它的实施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管理者的理念,配套管理制度等。

  一、传统高校学生管理的弊端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是学校包下来的,它过于“制度化”和“家长制”。这使得教师管理学生方法过于简单,管理范围过于广;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管理,独立能力较差。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往往通过强行的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这些制度和行为规范使得在管理过程中缺乏人性化,造成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折。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是通过学院抓院系,以建抓团建,以班级为主要建制,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导员为主要管理力量,以综合测评对学生奖惩为主要手段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忽略了处于教学的管理主体地位的学生。这种上令下行的高校学生管理方法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二、学分制推进的意义

  学分制是当前高校适应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革新,是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学分制是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的推手,也是具体体现。学分制的实施除了在物质条件上的保证外,还需要在主观因素上予以保证,如:高校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是学分制实施的主体,它对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起着主动作用。高校人本主义管理不单单承担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顺行,而且它推进着学分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不断深入,是学分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

  1.“学分制”和人本主义推进的必然性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是“人本主义”和“学分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学分制”能够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和个性自主选择课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分制”让他们与自己的职业生涯挂钩,为他们今后打下良好的基础。当代高校学生大多为“80后”和“90后”,他们有着特有的“心理特点”,个性化发展需求,所以他们需要有创新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

  2.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有利于塑造高校人文环境

  “学分制”的实施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在流程上简化,在效率上得以提高,在资源上得以共享,创造出和谐互助的校园学习环境。建立和完善新型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学分制)的核心是在学校教育改革中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因此,组织教学改革和“以人为本”的视角研究高校学生管理改革,希望通过其学生管理组织适应新的“学分制”管理的新要求,改变“单一的”和“僵化”的教学,从而达到提升教育品质,塑造“人文校园”。

  三、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推进

  1.组织结构的调整

  以往高校学校管理建制为校级、院级、系级、班级四个层面,而“人本主义”高校管理则提倡的主体是学生,也就是学生和管理组织相结合,高校学生管理侧重于服务学生,而不是单纯的给学生下命令。这是一个高校管理角色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是国外高校管理的主要模式,它非常值得我国现阶段高校改革所借鉴。它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好各类资料,在课堂中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进行授课,而不是“填鸭式”或“一堂灌”的授课模式。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可以凸显“人性化”管理,“学分制”则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种管理模式适应了学生学习的需要,摒弃了我国传统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约束过多和规划单调的弊病,从而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结合,一方面使学生得到尊重,另一发面实现了由以教师授课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

  2.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

  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对创建“人文校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矛盾,学生和学校管理之间存在的歧义。具体做法如下:可由几名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一支服务小队。他们可以在就业上指导学生,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骨干教师需要在有耐心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

  在“学分制”的起步阶段,服务小队可以为学生介绍“学分制”,也可以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到高校学生管理中来。对于学分制的知情权也是此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习惯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以前的考分数“评先评优”逐步转变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向个性化发展努力。

  学分制背景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促进美育教学需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3-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创客谈赫哲族旅游纪念品设计

    0 引言 赫哲族作为中国黑龙江省特有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不到5000人,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一种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其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超过千年的历史使其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赫哲有本民族...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农村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问题和方法

    在农村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习题练习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只要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情趣,保持学习热情,弥补传统习题课的劣势,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摸索。...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探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材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章内容。本章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三个层面,对爱国主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对大学生怎样理解...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05-01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1 引 言 学生会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干部作为学生干部代表,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他人和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历,针对当前学生会干部队伍...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