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

sansa2025

  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繁荣,社会已进入一个名符其实的微时代。在微时代中,已经逐日沉酿了一种新型文化――微文化。所谓微文化是指:“由于微博、微信网络平台的产生和普及而衍生出来的注重向个体和微观发展的文化。”如今,中国的百万“微”博客用户,日渐起主导地位的“微”支付,以小爱传递大温暖的“微”公益,一个个看似细微的潮流却正在悄然渗透进入无数的社会个体之中。微文化在不经意间正以一种“微”力量影响、改变着大家的生活。各高校应借此时机,将挑战化作机遇,努力寻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一、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第一,阳光式平等沟通。与以往传统面对面式的单一性说教不同,微文化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开拓了一种新方法、新思路。微文化不再强调单纯的灌输,它更引导、鼓励大学生们大胆地畅谈所想、吐露心扉。在微文化平台上,教师与学生们不仅仅是“师生”,更是“良友”。双方通过这个对话平台主动进行沟通与交流,人生感悟、学习体会这些满载正能量的余暇小谈自然而然倾吐而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建立。第二,裂变式快速传播。对于一切新鲜事物秉怀无比的热情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一大特点。青年大学生们喜欢时时了解、掌握自己周边的最新动态,并对各类新闻及时表达见解。微文化平台中瞬时的爆炸式信息量势必吸引大学生的眼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充分利用微文化平台“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行为的去中心化,传播频率的几何级数化,传播架构的超级链接化”这一特点,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增强相应思想政治教育。

  (二)消极影响。第一,良莠信息难辨。在享用微文化平台的同时,如何完善大学生网络监控系统也成为了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心中不小的难题。当前大学生很容易受到非正确外来信息的干扰,这势必会加大大学生正确观念的导向难度,降低大学生思想的可预见性和可控制性。同样,微文化平台的建立也大大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控地位,教育者所教授、传播的价值思想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二,传统教学难赢。当下,在传统式课堂授课为主体趋势的各大高校,传统教学受到了微文化平台的极大挑战,“网络文化的综合性削弱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各种新型电子媒体工具降低了传统授课应有的教学效果,传统教育的单方面“填鸭式”讲授,使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无数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学生沉溺于虚拟微文化无法自拔。

  二、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微文化的覆盖度。部分高校至今依然维持原有的传统式“单方向”教育,教育者在耗费大量精力搜集有效信息之后,以“面对面”的方式授于受教育者,这不但使原本的及时信息延滞,更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而且也没有达到应有的交流平等化。

  (二)微文化的目的性。某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者随机访问调查的结果表明,能及时响应学校要求,积极配合开通各微文化平台的主要原因是“能够及时了解身边朋友近期状态”,而以“为了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为目的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却只是总体中很少的一部分。

  在这种困境下,各高校对于上述问题合理地提出针对性、可行性对策,是解决当前“微文化教育难以深入学生”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唯一途径。

  三、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水平。信息传播大师尼葛洛庞蒂指出:“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对教育者来说,更是如此。”、由于微文化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文化代沟和观念代沟,但在交流中,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紧密互动,打造服务式信息平台。通过微文化平台对大学生状态的实时动态了解,及时、精准地从细微之处掌握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所悟所感,并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各项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通过师生信息亲密分享、互动,共同享受提升与进步所带来的愉悦心情,“小”互动形成“大”风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也可以通过“互相关注”,有效地增进老师们之间的感情,随时随地进行工作心得交流,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打造鲜明特色的校园微文化平台。把微文化建设与当代校园文化的建设结合在一起,主动利用微文化平台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均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门微平台,比如“红旗在线”(北京大学)、“觉悟网”(南开大学)、“求是潮”(浙江大学)等。

  利用微文化传播平台,广泛开展有关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承活动。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微”校园、“微”文化建设,强化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使大学生们能够对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坚定地认知,努力创造文明和谐的微校园文化。

  “微”时代、“微”生活孕育着“微”校园,“微”思想、“微”文化传播着“微”力量!

  微文化之微,乃微言大义甚也,微而深厚,微而弥新。

  微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