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

sansa2025

  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96-01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一定要肩负起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扎实工作,不断创新,用自己切实有效的工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建设准备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大学生自主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面对挫折困难无所适从

  在校的大学生对父母的依赖心理比较强,自理能力差的问题比较普遍,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等方面的挫折时,一些学生就会显得茫然无措。

  2.人际交往带来的心理障碍

  有些学生很希望能与别人交往,但由于个性内向,或缺乏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他们不敢主动与别人交往,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

  3.情感问题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大学生对异性的渴求比较强烈。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常为感情纠葛而头痛。因为谈恋爱与同学关系疏远或因为失恋,陷入感情漩涡不能自拔,甚至产生自杀心理。

  4.大学生择业心理的不健全

  择业方面的心理冲突往往出现在毕业班学生中。经过四年刻苦学习,总希望让自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觉得与自己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从而失落、不安、仿徨和焦虑。

  二、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当代的大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和挫折教育。他们是在优越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新的环境,面对竞争和挫折,很难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2.导致大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

  2.1文化传统的影响。人际关系问题不只困扰大学生,其实在整个中国人中都比较普遍。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比较隐晦,心中所想往往并不会直接明了表达,这就给人际交往的顺畅带来困难。

  2.2交往能力的差别。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没学会如何妥当地与人交往。家庭教育的不当,无形之中使孩子与他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失去了人际交往的经验和锻炼。

  2.3注重自我个性的结果。当前的大学生注重自我需要,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尤其宿舍成员来自不同地区、生活习惯原本就有差异,就容易产生人际冲突。

  3.异性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3.1不能正确区分友情与爱情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就没有其它什么了,这对大学生异性间交往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3.2舆论的影响。有的学校、老师、家长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横加干涉,这势必加重了异性之间交往的困难。

  4.大学生择业心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择业观念滞后于当前的就业形势。由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导致毕业生数量巨大,远高于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还不能从实际出发选择一份适合的工作,而是抱着幻想、观望的态度,结果往往是一场空。

  4.2就业指导工作的滞后。一些学校只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传授,忽视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明显滞后于学生择业心理的变化。

  三、改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关注与努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培养学生自立意识,提高适应环境能力。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努力,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减少对父母和学校的依赖。同时对于学生,也要适当地给予宽容和鼓励,让他们自由发展。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必须在大学阶段克服障碍,学会交往。需要从三方面着手:

  2.1社会需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互相关爱的气氛。只有大环境和谐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才能得到改善。

  2.2学校应为学生多提供一些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经常安排一些活动,或组织大学生对他们所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

  2.3学生本人要提高资深的交往能力。在与人交往中尊重他人,包容彼此差异,如果发现自己存在人际困扰,要及时找到原因,并进行检讨与自我调整。

  3.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如果他们能树立起正确异性朋友观、理智地对待爱情,必将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良好发展。

  3.1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传统观念,理性区分友情与爱情。不被传统的枷锁束缚,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男女同学建立自然、和谐和纯真的人际关系。

  3.2加强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学习和恋爱的关系,合理控制和宣泄感情,防止受到网络、书刊、电影、等错误影响。

  3.3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热恋中适度表达情感,学会理性的控制自己。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恋和感情挫折,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过去。

  4.良好的择业心理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更新择业观念,正视社会现实。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在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先就业,再择业。

  4.2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心理教育。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问题要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优秀毕业生榜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四、结语

  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病的学生并不多,多数学生遇到的都是一般性心理困扰,但是,即使一般性心理困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而且对一般性心理困扰若不及时调节和疏导,持续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社会、学校及学生家长都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相互配合,为改善大学生心理现状、让他们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

  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