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途径的探讨》

sansa2025

  《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途径的探讨》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国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成功推广让我们更加坚信帮助普通高中学生构建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让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并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其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为此,我校于2011年成功申报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经过两年多以来的实践和研究,并结合澧县一中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和学校优良的文化传统,我们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并以此提出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有效途径,供业界同行们探讨和批评指正。

  一、深刻领会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核心价值观。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积极的人格特质;三是积极的社会环境。积极心理的核心价值观是“积极”。

  (二)积极心理学的目标。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使人们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质,增进幸福感,以造就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具有幸福感的优秀人才。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与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运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积极心态、积极品质和积极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带有以下特点:(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强调人的潜能,应该关注人的潜能的挖掘与发挥。(2)、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帮助人追求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帮助人消除所谓的什么问题。(3)、心理健康的本质并不等于没有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消除,还应该包括身心积极因素的增加。(4)、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对问题寻求积极的解释有助于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全面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5)、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调节与体验。(6)、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因素。

  二、紧紧围绕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探索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有效途径

  (一)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来有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因此有必要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和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来有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澧县一中为例,我们坚持如下一些理念和做法。

  明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人格养成”为核心内容。对学生,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第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我校将办学目标定位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与其个性相适应的最大发展”。第二,我校坚持把学生人格培养放在第一位,坚持“身心好、品行好、学习好”的成才标准,把健康的思想感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修炼内容。对教职工,学校坚持“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和“人格优先”的培养理念。学校坚持“人格优先”的原则培养教职员工,对教职员工提出“心态光明,状态积极,推己及人,知足常乐”的基本要求,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深入领悟“用人格提升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爱心培养爱心”的育人境界。如我校的师德论坛论文集《大写的爱》和《以人育人》就很好地表达了全校教职工对育人理念的诠释。

  (二)科学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化发展。我校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如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通过宣传橱窗、校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开展各类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帮助其中的成员优化人际关系、挖掘心理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掌握心理调节的技能和增强社会适应的能力等等。第三个层次是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咨询信箱、网络咨询、电话咨询和面询等形式与求助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

  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继承学校优良的传统教育活动,通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科学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中融入积极心理学思想,有利于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构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教师还广泛发掘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探索利用班会、户外实践、游戏活动、成长小组等多元化途径,并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分享讨论、问题辨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扭转单向传授的不足,从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四)创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和积极的人文、自然环境,巩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成果

  我校的教育评价体系有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1)制定“新三好标准”:即身心好、品行好、学习好。(2)确立“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与其个性相适应的最大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创设各种机会,培养学生自信心。(3)明确实践目标:即努力培养健康的思想感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如我校校内人文景观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学校将校园环境设计风格定位为“简明、通透,古朴、大方”,对培养学生大气的人格起到了环境暗示的作用。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XJK011CJJ016)研究论文。

  《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途径的探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