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方式研究

sansa202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方式研究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

  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最新概括。笔者所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即着眼于大学生个体层面,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围绕爱国主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其独有的特性:首先,教育本身并不局限于对学生某方面技能的培养,而在于通过精神方面的沟通以及言传身教,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不再是不对称的教育关系,而是建立在平等互信及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实践式交往关系。再次,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漫长的养成过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发挥个体优势,逐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价值观的代表先锋,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社会价值观的走向,对于这类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怠慢。就我国的教育模式来看,无论是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甚至是艺术教育,依然以“塑造”被教育者作为主要途径,即从源头上将被教育者置入一个标准中,缺乏对个体的探究,影响独立人格的形成。这显然不符合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性和要求。多年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伴随着高校思政教育,有了长足进展,但是该项工作仍不容乐观,传统的培育方式并不能与当代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特征相吻合。

  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同样要借助这一平台。但从目前课堂教育以课本静态说教,ppt展示讲解,课堂提问、回答、讨论,视频短片教育,网络远程名师讲授等方式来看,虽然培育方式相比传统的有所改进和创新,但仍没有发挥出其特有的功效。从目前的整体效果来看,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思政工作的专业性不够,价值观教育工作尚待进一步深入。同时,高校思政工作人员的专业性限制,对于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指导不够,造成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这个环节的效果不甚理想。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培育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生动的第二课堂。但该方式不同于课堂教学与日常思政教育工作,其局限性在于:无论是校园文化活动还是社会实践活动,都会涉及到活动成本、活动频率、参与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活动不能随时随地进行,而且该方式只能作为其他教育方式的辅助手段。

  根据对以上教育模式的分析,造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局限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培育方式过于固定、陈旧,力度不够。前者主要表现在坚持传统的说教培养模式,培育方法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后者主要表现在高校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课程设置上。

  三、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研究

  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路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这为高校寻求培育方式创新,提供了发展方向。围绕中央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总体要求,以当代大学性的特点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国内外时政热点为施教素材,构建集强制性、自愿性、趣味性一体的网络平台,通过课堂自主学习、开放讨论、课后亲身实践、报告总结等的方式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首先、高校整合思政、网络技术的教师队伍,建立平台运行团队,同时通过校园局域网,设计、开发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网络在线教育系统,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共同推进基于网络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其次、网络平台的内容更要注重新颖性、时效性。第三、网络教育同时要具有强制性,以确保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效性。建议将该教育设置为思政课程的自主学习环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在网上通过自己的学号和学生卡密码登陆主页,完成教师事先发布的课堂学习内容,系统可运用组态软件等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时记录。课程结束后,平台后台完成学习记录,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督查和指导。

  四、结语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恰如一把双刃剑,既给大学生带来了积极的正面影响,也使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甄别信息资源的挑战。在网络上,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频繁发生碰撞,要使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需要高校进行引导。通过网络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教育,将现如今最新的各种社会思潮、另类的生活方式、千差万别的文化进行剖析,并借助网络载体,将教育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开阔视野、提升甄别能力。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方式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