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初中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探讨

sansa2025

  初中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47-02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初中教材中选取了很多优美的诗词,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从而加强阅读与理解能力,从诗词学习中陶冶情操,感悟真、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及求学欲望,提高审美情趣。

  1.初中诗词教学的作用

  1.1 诗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诗词往往以简短的言语,告诉人们最深刻的道理。初中诗词目标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提高文化涵养和精神境界。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品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对生死置之度外,对祖国奉献生命的精神;通过初中诗词学习,学生还能够体会到对亲情、友情的珍爱,体会到对人间疾苦的思考,民族情感油然而生,在诗词的熏陶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2 诗词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诗词,能够体会到诗词中自由的灵感、品味语言的形象之处,从诗词的艺术氛围里,发挥学生自我的想象力。诗词本身就富有张力,通过夸张、联想等方式,将原本普通的生活情景变得更丰富多彩。例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对庐山瀑布最贴切也是最夸张的写法,通过诗词感悟,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3 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诗词是凝练、精粹的美,它所表现的美富有活力,通过诗词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到情感与艺术的融合,因此诗歌是需要用心体会的。在诗词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舟,载不动许多愁。"婉约派的诗词最富有美感,却也美的忧伤。初中诗词简短、精炼,却蕴藏着美,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便利。

  2.如何在初中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1 在诗词中体会意境美。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诗词,包括田园风景、大漠沙扬、山水自然等诗词,通过诗词阅读,学生能够从诗词中感悟到美景,并陶醉于其中[1]。诗词教学让学生体会意境美,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在在诗词景色中,体会清幽之美。很多古诗词中,诗人往往采用借喻的方式来表达对高雅的向往,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赞美之情,同时也体会了作者伟大的抱负。其次,在诗词教学中还表达出和谐、美好的自然之境,通过炊烟、日落、夕阳、大雁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更加向往自然。田园诗代表人物陶渊明经常在诗词中表达对山水自然的美好,在《归园田居 其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将自己对田园的情怀通过鸟儿对树林的眷恋,鱼儿在水中的惬意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平淡的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好,大自然赋予的和谐的美,需要用心体会。最后通过诗词感悟到恬静、淡雅的意境美。诗人的眼光是独特的,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能体现出永恒的美感,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简短的诗词,把雪景的画面定格在脑海中,虚实相生、动静相成,将人与自然统一。

  2.2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律美。诗词这种文学体裁,最特色的就是语言的音律美,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优美诗词的音韵,体会诗人的情感[2]。诗歌的音律美体现在阅读上,在诗歌教学中,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诗词,对要求背诵的部分,更要加强阅读,把握阅读诗词的语速、注意停顿及文章理解的准确性。在教学中,不能够仅仅强调背诵,还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对称美,在阅读时抑扬顿挫、用声音带动思维,进入诗词要表达的情感中。例如,《朝天子 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诗人将喇叭、唢呐的声音描述的绘声绘色,学生朗读的时候朗朗上口,通过教师对知识的教学,学生更能够感受到诗词的音律美。

  2.3 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情感美。中学语文教材诗歌中大多充满着诗人的丰富情感,这些情感通过诗词表达出来,有豪放浪漫、愤世嫉俗、热爱祖国、独自伤怀等,通过诗词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对美好情感的培养[3]。初中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和独特的情感体会。诗词除了夸张的比喻,还有暗喻,学生要在诗词中联系当时的背景,从而更好的体会诗词的魅力。如闻一多先生的《死水》中"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激不起半点漪沦。"通过讽刺的方法"以丑为美",将作者的情感完全融入诗词。诗词中豪放派的诗词最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怀,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诗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及学习意识,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让学生感悟到传奇人物的命运坎坷,却值得在历史中找到借鉴。在诗词学习中,更能体会到释然的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美。

  3.结语

  初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诗歌中蕴含的道理丰富而深刻,它集知识、道理、美好为一体,诗词具有多种表现手法,通过诗词教学,学生的思维得以激发。通过教学,学生更能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及意境美,这些都是学生审美情趣的体现。

  初中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探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促进美育教学需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3-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创客谈赫哲族旅游纪念品设计

    0 引言 赫哲族作为中国黑龙江省特有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不到5000人,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一种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其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超过千年的历史使其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赫哲有本民族...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农村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问题和方法

    在农村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习题练习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只要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情趣,保持学习热情,弥补传统习题课的劣势,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摸索。...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探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材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章内容。本章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三个层面,对爱国主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对大学生怎样理解...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05-01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1 引 言 学生会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干部作为学生干部代表,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他人和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历,针对当前学生会干部队伍...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