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现状、特征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sansa2025

  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现状、特征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8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突现,当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更宽阔的知识背景和更全面的素质,无疑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已成为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高等教育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当前大学生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作为培养新型人才的标准提上日程。

  一、目前大学生科学素质的现状分析

  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25%,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8.7%。有大学研究课题针对几所全国重点大学大学生科学素质水平调查测得的比例为25.64%,而美国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早于2007年已提高到28%,瑞典人科学素质合格率排在第一位高达35%。由此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众科学素质还处于落后状态,即使是科学素质最高的大学生,其差距也还是显而易见的。这说明虽然现在高校都开始强调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方面的培养,但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另外,只注重科学知识的增加而忽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不会带来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大学生科学素质的特征分析

  当代大学生科学素质水平不甚高,大部分大学生科学知识比科学方法掌握得好,但对高新科学技术知识了解较少;大多数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持积极的态度,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还缺乏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多数人能够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但对于投身于科学研究以及奉献社会,大学生的功利取向较强;对科技的发展有很高的期待,但缺乏从事科学研究的迫切兴趣和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能动意识。对于大学生科学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及问题,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着诸多与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不和谐的因素。大学生科学素质受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导致了学生“择校”的激烈竞争;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导致了更激烈的高考竞争,在高考的竞争中又分化出一本和二本的竞争。使得中小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们为了能够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几乎牺牲了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活动,全力以赴为考试做准备,学校单方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2、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缺乏。目前大学生课外科技制作或科技竞赛等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目前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以“课余活动”的形式开展,它作为第二课堂的一部分,在资金、师资、设备、场地和参加人数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了它的发展规模和综合效应。

  3、校园学术氛围欠浓厚,宣传力度不够。在高等院校学生群体中,各种唱歌比赛、演讲比赛和体育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很多,但很少开展有高质量的科技活动。虽然建立了很多社团和协会,但与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的科学类社团却却没有几个,对帮助大学生开展科研所起的作用不大,没有营造出浓郁的科学素质教育环境与氛围,造成校园学术氛围不浓。同时,对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育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规划,学校缺乏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指引和导向。

  三、高校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对策研究

  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既是一个连续的艰巨的长期的工作,又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其根本目的是用深入浅出的方法使受大学生真正理解科学技术,从而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提升是不可能通过某个时期、某个阶段采用某种方式的努力而一劳永逸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提出新的思路和途径,为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1、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校园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既有物质文化内容,也有精神文化内容,还有思想、行为、意识、制度、教化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如何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当前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提高教师队伍的科学素质

  教师是科学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教师的科研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成果构成了学校科研氛围的主流,对学生科研氛围的形成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因此发挥教师在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目前,各高校对科学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大,在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方面,缺乏必要的有效措施。要改变这种状况,要从转变观念入手。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科技文化教育摆到应有的地位。

  3、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

  现代教育提倡接受学习。科学素质教育不只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过程,还是一个将知识内化于受教育者身心之中的过程。只有将知识中孕育的科学精神内化于受教育者的身心,才能形成一种未定的,内在的品质,进而才能外现为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达到科学素质培养的真正目的。因此,高校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注意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给以学生合理的教育,更要注意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使大学生在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质。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清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应当坚持探索创新思路和对策研究,为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现状、特征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1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对于高职高专临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235-0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它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促进了教育公平,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试论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尊重和理解受教育者,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渗透的人文关怀,值得各高校有关人员广泛关注和进一步的探讨。 一、人文关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仅限于在毕业生中展开,一般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解读就业政策、提供招聘信息和进行求职指导等,而对于大三、大二阶段的学生,学校则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工作,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和领域也比较茫然。...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74 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维持健康体魄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对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种类...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79-02 党员发展工作是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发展起步较晚,在党员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高职...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