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sansa2025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当今社会,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时期,道德与法治意识还比较薄弱,再加上一些学校的教师存在比较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是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在对于学生的自由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上却大大的忽略了,导致形成了呆板而又封?]的课堂气氛。针对此情况,我们必须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努力加强思想道德意识,成为学习的有心人!

  一、创造优良的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当下课的时候,教室的学生就像欢快的小鸟一样嗖地一下就飞出了教室,可是当上课铃一响,学生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拖沓着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问题就来了,要想让孩子们快速的将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这就涉及到了教学情境的设置,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行新课改理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有趣的教学环节,给学生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比如,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给同学们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活动,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设置新颖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情境方式主要有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如进行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时,对理解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这一内容,可以出示“老虎苍蝇一起打”的职务犯罪典型案例,学生从这具有威慑力的案例中认识到任何公职人员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任何公职人员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规范权力的必要性。

  二、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了极大的兴趣,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引发他们的想象力,对于进一步的主动思考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少有同学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一下子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许,这也与平时课堂中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离不开的。一直强调学生要死记硬背,必须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允许掺杂自己的半点思想。这样下来,不仅不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反而适得其反,学生会逐渐对学习变得厌烦,甚至会有厌学的想法。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就不得不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思维方式,更多的增添一些创新的因素以及新颖的课堂模式,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他们一步步的走向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道路。在教学中针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教师更要灵活地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将学生引往成功的方向。为教学课堂增添新的色彩,给整节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当然,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学生的亲身实践,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结合才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以及道德法治知识的掌握起到更好的作用!此外,也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同学们在其中享受欢乐的同时学到课堂学不到的知识,提升团结互助能力,将无意间迸发的灵感得到升华!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这就要求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团结合作,多与人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法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技巧,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我会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展开教学,前后四人一组,或者六人一小组,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性特点给同学们之间作以合理的结合,不会在同一小组中出现特别优秀或者相对来说都是差生的情况。再者,我还可以把一些平时学习成绩相对来说较好,具有较强责任心的学生选为小组组长,让他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带动着整个小组进行前进,由他来负责监督小组的整体自主学习情况,并且记录每个人的点滴进步,这样一来,既兼顾了每位学生的自身情况,让学生们在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又能够提高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受到启发,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际

  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对同学们作死记硬背的要求,而是用一种新的方式与方法代替。因为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变得越来越呆板,而且还会脱离生活实际,越来越依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只是对固定的知识做到了一定的掌握,但是不会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基于此,更验证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掌握的重要性。生活中许多鲜明的例子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将身边存在的问题换一种方式使其融入到教学中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比如:当今社会下有很多孩子不能够理解自己的父母的苦心,总是嫌弃父母的爱唠叨,以及在家长看来的现在的孩子太不容易进行管教,以至于过度的教育严重了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有轻生的想法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之间进行探讨的话题,让同学们就此现象可以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同学们对思想道德与法治有一定程度的认识,甚至有所反思,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需要采取多种相应的措施,但都是在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去想问题,一切为学生考虑,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