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在化学教学中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

sansa2025

  在化学教学中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似乎听懂所讲的化学概念,并能用正确的化学语言和化学式进行表达,但在检测中发现学生对某些概念的理解并不到位、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并且是“反复做,反复错”。究其原因,学生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可能记住了科学概念的定义,但没有真正理解科学概念的实质,存在着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这种学生头脑中存在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被称为“迷思概念”。

  一、化学迷思概念的成因

  1.日常感觉的印象。如:不少学生通过纸烧成灰的现象,认为燃烧是一个质量减少的过程。

  2.习惯称呼的曲解。如:许多学生认为铅笔芯的成分就是金属铅。

  3.类概念的负迁移。如:部分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和性质时,将电负性和非金属性混为一谈。

  4.报刊媒体的误导。如:前些年有些报刊将“水变成油”鼓吹成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新技术。

  5.学科间的差异解读。如:高一生物上期讲纤维素的水解时,产物有葡萄糖和果糖,而高一化学下期讲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二、转变化学迷思概念的途径

  化学“迷思概念”具有隐蔽性、顽固性、破坏性,将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科学概念的建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条件,从各种途径避免化学“迷思概念”的产生。

  1.摒弃“学生白板说”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所学新概念的不正确认识,敢于承认学生的“迷思概念”并给予理解。教师要转变观念,在科学概念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非科学观念,采取适当方式激起学生对原有错误观点的不满,或提供比学生原有观点更合理的材料,促进学生积极转变化学“迷思概念”。

  2.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迷思概念”的转变

  (1)教师诱导学生在不同的知识连接点上暴露化学“迷思概念”,并加以强化纠正。例如,化学平衡易与物理上的“受力平衡”相混淆,认为“化学平衡状态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的状态”。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三段式分析法,计算平衡时真实浓度,让学生暴露化学“迷思概念”。

  (2)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表面联系到本质联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生活经验到科学概念。

  (3)教师适当运用正迁移,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及其认知结构,同化所学新概念。例如,物质结构和性质中电子云的概念很抽象,学生很难从绕核作圆周运动的“迷思概念”中转变过来。教师把电风扇旋转时叶片的状态迁移过来,就方便学生的理解。

  (4)教师设计合理变式练习,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而揭示其本质属性,强化化学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5)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概念图诊断学生的“迷思概念”,可以探知其知识的组织与结构的情形,了解其学习状态。概念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概念知识,它能够引导学生将新学的概念知识与原有的概念进行沟通。概念图用于分析学生认知结构有两大优点:①层次结构可以反映学生搜索已有概念、把握知识特点、联系和产出新知的能力;②从所举具体实例上可以获知学生对概念意义理解的清晰性和广阔性。

  三、转变化学迷思概念的一般步骤

  1.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概念准备状态

  高中生的知识结构还比较简单,同化新概念的能力还不够强。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帮助其调整认知结构,加强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彻底理解新概念。

  2.教师要准备足够素材以防备学生产生错误认识

  学生课堂上受各种因素影响,极易产生“迷思概念”。这就要求教师提供大量的、相关的课堂背景素材理解各种基本概念,佐证新概念的严谨性,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各种基本概念,从而消除学生产生“迷思概念”的可能性。

  3.教师要针对已产生的概念误差提供重新构建的机会

  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性,难免产生概念的认识误差。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耐心,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强力纠正已产生的“迷思概念”,防止其在一个不确定的情境下突然出现,产生危害。

  总之,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沟通,是人作为个体与自然、他人和社会的沟通。“迷思概念”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产生了障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加注重沟通,多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尽可能地消除“迷思概念”的不良影响。

  在化学教学中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1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对于高职高专临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235-0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它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促进了教育公平,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试论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尊重和理解受教育者,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渗透的人文关怀,值得各高校有关人员广泛关注和进一步的探讨。 一、人文关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仅限于在毕业生中展开,一般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解读就业政策、提供招聘信息和进行求职指导等,而对于大三、大二阶段的学生,学校则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工作,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和领域也比较茫然。...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74 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维持健康体魄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对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种类...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79-02 党员发展工作是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发展起步较晚,在党员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高职...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