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谈小学生“我要学数学”意识培养策略的实施

sansa2025

  浅谈小学生“我要学数学”意识培养策略的实施

  实践活动,是一项由内而外、由情而生的付诸实际行动的自觉意识和内在行为. 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应该是一种自愿、积极、主动的实践行动. 但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心智发展阶段,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对学习活动的目标、意义以及努力的方向,还没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知和规划,导致其数学学习活动缺乏稳定性、持续性和持久性. 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情感的“激励师”. 小学阶段的课程改革主导主体特性充分呈现,注重主体情感深刻激发,推动群体学习意识由外在的“要我学”向内在的“我要学”的彻底转变. 本人现就培养小学生“我要学数学”意识方法手段的实施进行浅显论述.

  一、在肯定学习活动成果中,培养小学生“我要学数学”能动意识

  处于起始阶段的学习群体,其学习心理对教师充满“膜拜”,教师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对学习对象的内在情态和外在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渲染. 小学阶段学习群体是教与学的活动进程生力军,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亲身践行者,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个体. 教者应深刻认识他们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品质. 但笔者发现,还是有少数数学教师轻视学生个体人格,忽略他们的能动潜能,致使他们的心理处于“警觉”、“压抑”状态,实践活动成为被动行为,毫无“自愿”、能动意味. 因此,教师要增强小学生“学数学”的强烈意识,首要任务就是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欣赏学生,对小学生的实践探索活动、过程表现,方法思路等,要运用肯定性评判,对呈现的优点长处要用“放大镜”,对反映出来的不足缺陷要用“过滤镜”,让小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树立能动学习数学的意识. 如“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知”一节课,“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分析过程中,由于学生在阅读和思考平行四边形定义内容及重点关键字词时,将“相对应的”一词忽视,导致小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图形的认知出现“片面性”. 此时,教师没有一味的教训学生,训斥他们认知探析活动,而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段,先用“学习活动表现不错”、“分析内容比较深刻”等积极的教学语言,对他们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和赞扬. 然后话锋一转,引导他们再次对研析内容进行分析,教师“点睛”向学生提出,分析过程中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 小学生在教师肯定语言和顺势利导下,内心能完全接受,并将之转化为学习探知行动.

  二、在生动教学情景氛围中,培养小学生“我要学数学”主动潜能

  情由景生. 外部环境或氛围,能够对学生的内在情感及实践状态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功效. 新版数学教材,具有更为清晰的画面感,更为浓烈的生活性,更为激励的情感性,更为深远的实用性. 新教材的这些特点和特性,对小学生的感官刺激和情感触动更为显著,更为明显.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新教材所具有的情感激发功效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和释放,设置出生动形象、趣味幽默、真实动态的教学场景或氛围,引导小学生“亲临”现场,感知和体验,内心在受到触动下,形成要学数学的主动潜能. 如“千克、克”知识点讲解中,教者放大数学生活性元素特点,采用情景讲解法,设置“某一水果店销售水果”的生活场景,让两名学生扮演“销售员”和“顾客”,再现在水果店购买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的销售场景,并引导他们通过用手掂量、用称称重等方式,对千克、克等重量单位进行直观、感性的一个认知,让小学生切身感悟数学现实生活“应用之妙”,内心受到强烈“刺激”,形成主动探知的潜能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隐含了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教师只要加以挖掘和利用,必然会成为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习情感的有效“抓手”和有利“武器”.

  三、在讲授数学学习策略中,培养小学生“我要学数学”积极情感

  笔者以为,学习对象“要学数学”的前提,就是要能够学习,也就是要懂得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实践证明,掌握良好、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或解析技能,是有效学习数学、主动学习数学的重要“前提”和先决“基石”. 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学科教学存在重数量,轻讲解,重结论,轻进程的弊端,忽视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讲解和传授,导致小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无从下手”,“手足无措”,影响和降低了要学数学的积极情感“主动值”. 笔者以为,应将数学学习策略的讲解和传授,作为培养小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重视对数学问题解题思路、解答过程以及解题方法的讲解和指导,同时,要让小学生成为“亲历者”,参与问题解析的全过程,感受和掌握解题方法或策略的内涵和精髓,形成良好的解答问题技能,由此在坚实方法论的保证下,树立“我要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如“路程类”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抓住小学生认知实际特点,设计出“在一个4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甲和乙两个人同向并排起跑,甲的速度是每秒6米,乙的速度是每秒5米,他们第一次相遇的地方距离跑道起点多少米?”问题,组织他们进行探析,教师进行引导,形成“要求他们相遇的地点,实际就是要求出他们二者之间速度之差,然后通过追击时所用的时间和路程,从而求出相遇时距离跑道起跑线的距离”的解题思路,在面对此类数学问题时,树立信心,主动探究.

  浅谈小学生“我要学数学”意识培养策略的实施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