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志愿服务视角下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sansa2025

  志愿服务视角下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Abstract: The volunteer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socio-economy in recent years, volunteer service presents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 of using volunteer service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ries to conver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college students′ life value pursuit, which is important for countries to generate economic value.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economic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258-02

  0 引言

  志愿服务作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自我价值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1 志愿服务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载体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是奏响社会发展进步主旋律的重要举措,也是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支点。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仅要贯彻中央精神,还应注重社会实践养成,将志愿服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融入实践锻炼中。

  1.1 凸显爱国主义 大学生志愿服务以社会公益为基点,以社会和国家利益价值为重,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会不断陶冶自身的情操,提升自身的境界,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志愿服务是以实际行动,其本身就是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培养爱国爱人民的的价值观。

  1.2 传递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之本。近几年,志愿服务作为蕴含丰富道德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这是因为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有了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志愿服务可被看做是大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的平台,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会提升自身的各项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还能够传递奉献精神,奉献精神作为每个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不仅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了社会主流价值,同时具有奉献精神的学生也更加有利于就业,有利于走向社会,创造价值。

  1.3 激发友善情感 刘云山在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成指出“要把增强社会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作为重要着力点,使人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作善举”。

  人生必须筑牢“友善”之根基,彻底激发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友善之培育和践行,对于国家建设、社会建设、家庭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友善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建设和谐家园、融洽人际关系、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条件和价值支撑。

  志愿服务要求志愿者应该积极参与“三关爱”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善行义举,营造友善的社会氛围,打造好弘扬友善之风的平台。

  志愿者的人文关怀与雪中送炭的真情奉献将会深得受助者和社会的高度赞誉。

  2 志愿服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困境

  当前,我国虽然在大力倡导志愿服务,但志愿服务自身的仍存在许多不能回避的问题。

  3 志愿服务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3.1 构建志愿服务的品牌实践平台 要想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是一个有效途径。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精心策划适合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具有社会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品牌项目,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风采和成效真正的展示出来;将已经取得社会影响力,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的志愿服务项目做得更大更强,使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宣传推广作用,鼓励和拉动更多人参与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当中;确立正确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能和大学生成长发展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相悖;正确利用学生的寒暑假和节假日,在不耽误学生学习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更多的走向社会,积极地参与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去,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得到更多的推广等。在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应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突出人文关怀,鼓励大学生多多参与到敬老、爱幼、帮扶农民工、助残等志愿服务行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接地的志愿服务项目,构建志愿服务的品牌实践平台,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3.2 以爱国主义为导向,友爱品质为根本,友善情感为核心,提升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水平。有资料显示,在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当中,有70%是为了赚钱,有50%是为了社会责任而付出,有30%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这表明,很多大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也就导致学生无法从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成长和锻炼。此时,学校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组织学生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应以爱国主义为导向,友爱品质为根本,友善情感为核心,提升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水平,使学生们真正意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志愿服务的教育过程中,应该遵循全员、全程与全方位育人的“三全”模式,以育人合力的最大化追求育人工作要求、工作难点、工作意义等方面的要求如实告知学生,让他们对志愿服务的诚信表现做好思想准备;志愿服务过中深入跟踪与了解学生思想、化解他们的心灵困惑,及时纠正志愿服务中某些学生的不佳表现。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的志愿服务一般都是在当地举行重大社会活动或重大节日时开展,地区以连云港为主,活动形式是学院负责组织、学生自主参加。今后,我们要引导学生把乐于助人的友善情感在时间上予以延伸,在空间上予以拓展,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实现志愿服务的自主化;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普遍化。

  3.3 提升志愿服务运行效率 高校应该注重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及社团的建立,对这类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给予资助和支持。高校志愿服务机构可以对于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形式和经验进行交流合作。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机构也应该和民间志愿服务机构进行交流沟通。在此基础上,建立政府机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构和民间志愿服务机构协同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以便大幅提升志愿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

  同时,高校应该健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的评估机制,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志愿者工作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发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志愿服务组织机构自身也应该建立和完善志愿者评估体系。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可以将组织内部的志愿者在公益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高校可以把志愿者在学校的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和择优表彰等评选相结合,对在志愿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大学生给予评优、评先的优先权,借此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更多的志愿活动,并在志愿活动中更加努力表现,尽心工作。同时,对在志愿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可以在媒体上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树立榜样作用。

  高校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阵地之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增强大学生精神力量。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校内电台、手机短信、报告会、演讲比赛等阵地和载体,大力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理念,生动形象地诠释志愿服务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把志愿精神的种子播撒到大学生心中。

  4 效果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密切相接的。志愿服务精神也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壮大而产生并蓬勃发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培养人生价值观的第一步,人生价值观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4.1 大学生志愿服务经济成本较低 政府对志愿服务不需投入较多的资金,又能满足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要求。志愿者向人民提供的服务大多是免费,政府对志愿服务的资金支持最多是后勤补偿,如餐费、路费、服装费等。这和志愿服务创造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如政府支持、院校统一化管理,在大型活动中,如有志愿者参加,通过他们的无偿获得,可以大大降低活动的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外,社会团体对志愿服务活动也会提供赞助,其资金既不属于政府财预算,又能使志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赞助者也通过志愿活动得到了宣传自身、扩大影响的机会。

  4.2 志愿服务可增加大学生就业创业社会资本 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团在迅速发展壮大,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扩宽人脉,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社会资本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项调查为例,有75.34%的大学生表示参加志愿者服务能够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尤其是就业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

  该校2014届毕业生中,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在求职期间备受企业关注,就业率高达99%,并且针对这部分学生就职后工作表现的一项调研现实,企业对就职学生的满意度高达87%。这充分说明志愿服务对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培育其良好的人格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5 结论

  在大学期间,学生应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主动学习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必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人生创造价值也是一种工程,也是一种广义的价值工程理念,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的价值观,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才可以深切体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含义。

  志愿服务视角下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