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爆款男频短剧的批量诞生记

wanwei2025192025-06-21 04:03:01
  1 竖屏短剧:定制化欲望产品的崛起   11月13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预测显示,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将超过电影票房(470亿),并有望在2027年突破千亿大关。   在微短剧中,竖屏短剧尤为火爆。每集1-2分钟,全剧80-120集,以其紧凑剧情和高潮迭起吸引了大量观众。   与电影相比,竖屏短剧更像定制化产品而非作品,旨在满足消费者幻想和欲望投射。   以往的竖屏短剧中,男女频道通过强调尊严和爱情的不同侧重点,传递了刻板化的想象性需求。然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与演进,竖屏短剧展现出了定制化、融合化及成熟化的显著趋势。   2 男频短剧的内容核心:装X打脸的自尊抚慰   装X打脸是男频短剧的内容核心,亦是剧情推进的动力。   打脸的含义经常是物理意义的。前半段敌人装X打压男主,后半段男主反击敌人,以实力打脸对手。   打压有多狠,打脸就多爽快。剧情节奏如同不断绷紧和释放的弹簧,观众也随之产生强大的情感动能。但打压过程既不宜长又不宜短,过长则观众流失,过短则未有充分榨取高潮时刻的价值。   此外,打压时可适当铺垫,预示主角的反击,为观众提供心理预期和安全感。打压之后,适当穿插温情和情感戏,舒缓观众情绪。   通过一次次装X和打脸,主角不断升级获得奖励,进入更大地图,遇到更强对手,开启新一轮装X打脸,直到站上巅峰。   3 男频短剧的角色:性格鲜明,功能性强   男频短剧的角色往往具有鲜明的性格和单一的功能性,是对现实人物性格的极致简化。   主角,盟友,敌人,中间体是基本的角色功能。除主角外,另外三个功能会随剧情在角色身上不断变换。   常见的男性主角包括:异能道士、修仙高手、废柴赘婿、隐形富豪等,技能包括但不限于:鉴宝、神医、召唤靠山,背景可设置在现代都市、修仙世界、古代架空等。综上,男主必须拥有迥异于常人的身份和能力,前期必须隐藏,扮猪吃老虎,后面的故事才能展开。   常见的敌人包括:退婚劈腿的女友、嫌贫爱富的公婆、女友初恋情人、竞争公司死对头、万恶资本家及其喽啰......甚至是听不懂话的父母。综上,所有在现实中与男性可能产生过摩擦的关系,都会在短剧中被放大和映射。   常见的盟友包括:总裁父母、授业天师、贴身丫鬟、女帝徒儿等。他们是主角的好帮手,要么打头阵,要么在打脸时刻被召唤出来,起到绝地翻盘的作用。   中间体包括:评委、路人、同事、工友等等。他们是短剧里的气氛组和评判组,是见风使舵的变色龙,前期把男主的尊严按在地上摩擦,打压嘲讽,一旦男主身份露出立马倒戈。他们是面目模糊的社会背景板,是粗暴价值观输出的载体,是最直接的价值评判和尊严评估。   4 市场新观察:双性视角、类型元素叠加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51个网文流派,尽管其分类并不严谨,但可以大致投射当今对应的短剧市场。如根据剧情主线发展模式的种田流、基建流、直播流、赘婿流;根据角色能力强度的凡人流、技术流、天才流等等;再如系统场景的红包流、签到流、系统流;最后是基于角色的医生流、皇帝流、巫师流等等。   目前短剧市场最火爆的男频系列:   扮猪吃老虎的天才掌门流。《炼气3000层,开局收女帝为徒》故事讲述了逍遥峰峰主叶空,开局已修炼极致,为求筑基不断招募美女徒弟,打怪升级。   本质来说,扮猪吃老虎是对社会既有秩序的“僭越”和重组,投射着观众内心深处对社会次序重新整合的诉求,也是观众乐见的传奇叙事。   近期热门男频剧中,女主多为实力超群的“女帝”,逐渐发现男主实力,一同修炼成长。该设置让女性角色不再沦为背景板,通过为观众提供视角介入叙事,平衡了消费受众,实现了产品升级。   下面将以个案进行内容技术分析。   5 爆款个案分析:惊喜与缺陷   先来聊聊笔者认为不错的个案:《史上最强毒士》。   该剧融合了穿越、女帝、退婚、治国与权谋等多个类型元素,在短剧装X打脸的剧情架构基础上完成了迭代升级。   男主高阳凭借时间差带来的现代文明智慧,穿越回古代辅佐女帝治国征战,男女主角的对手戏视角不断交替展开。高阳性情乖张,善用毒计,与沉稳大气的女帝形成了少见组合,实现了创新。   在剧中,高阳运用经济学和生物学、为人处事哲学等解决了一系列难题。   面对饥荒和粮价高涨,他借鉴范仲淹的增粮计,通过政府高价售粮吸引粮商,利用市场规律平抑粮价。他还通过修缮府衙寺庙、举办龙舟赛事等以工代赈措施刺激经济,在架空的古代上演一出“罗斯福新政”。   在处世哲学方面,高阳借鉴了王翦、和珅等人,主动示弱、明哲保身。他在离开时故意索要礼物,放出“贪财”之名,以此消除女帝的疑虑。   由此,男频爆款元素少不了谋略和做局。更具体,就是将现代新商业玩法、谋略和思维融入情景。无论是在架空的古代,还是现代都市,都是短剧的外壳和材质,核心永远是装X打脸。   因此,爽点的比拼就在于打脸过程的谋略运用。无论是近年的爆款剧集《庆余年》,还是穿越剧鼻祖《寻秦记》皆是如此。当年项少龙正是凭借穿越时间差,利用墨家、法家思想舌战群儒,爽点翻倍。   这种不依赖“机械降神”,而是依赖知识和智慧的计谋,融入了大量的现代知识,令观众眼前一亮。   此外,剧中还出现大量语言热梗,诸如“他跑她追,她插翅难飞”,“老夫只是略微出手”,“以身入局”,“走他的路让他无路可走”,引发了观众的熟悉和共鸣。   装X打脸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故事的背景是可以随时替换的外壳和材质,譬如男主平抑粮价的计策在古代是政府调控增粮计,放在现代就是股市做盘。   重要的是将经典的知识和元素,通过换皮植入主角打脸过程,由此提升爽感,而非仅仅通过尊严打压和抚慰完成价值输出。   反观另一个爆款剧《天归》,故事开局退婚流,公开羞辱男主林天,并在表彰大会宣布与厂长儿子薛安俊结婚,最终被董事长认出林天就是失散多年的儿子,遂出头帮助林天,两拨人遂开启了打脸和摇人大战。   核心的点在于每个底层人都不认识董事长,有眼不识泰山,但就是不指认董事长,只得不断找到更高层的人。两方对垒,不断摇人,比谁的级别高,装X打脸就反复出现。   违反常理和智商不在线的剧情,引发了观众的搞笑狂欢。   遗憾的是,当今部分热门短剧,似乎只看得到媚上欺下、嫌贫爱富的拜金主义,其所传递的价值观正迅速趋于单一和平面化,犹如一张张无形的“二向箔”,将人性中的复杂情感和深度思考压缩殆尽。   主角每一次“正义”得以声张,都是对这一价值和权力体系的再次强化和歌颂。   综上,一方面笔者对短剧市场单一的价值映射感到担忧,虽为艺术加工,却深刻反映了时代的群体性焦虑,如同一面变形与放大的社会镜像;   另一方面,笔者期待短剧市场在不断类型化的路上,通过创新融合与元素叠加,迈向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   6 一点思考和担忧   在经济下行,生活压力增大,群体无暇观影的当下,竖屏短剧正成为绝佳的平替选择。打开竖屏短剧,仿佛打开一罐情绪可乐,快餐式的爽点,不带脑子地享受情绪波动的快乐。   生活重压已令人喘息,哪有余暇借一部完整的电影,借着镜像去反思我们的生活?   于是,我们的思维愈发极端和表面,我们面对复杂的情感愈发难以处理,我们的文化审美和视野愈发单一,我们的权力和拜金价值不断得到默许和强化。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感觉能力的延展和外扩。短剧刺激的压力,带来情绪体验的延展,却也带来了自我感官的截断。而今,我们的情绪终于被彻底捕获,被破译,变成一团可被程序化控制的腐肉。   我一痛,它给药。   我一哭,它机械地让我笑。   我一笑,它就安排带着面具的假人和我一起笑。   人类的情绪成为可被批量化生产和分泌的果实。短剧变成了我们新的感官伺服系统,强化着两极摆荡的情绪链路。   我们像是机器人,按照预设的轨迹行动,情绪被精准操控:快乐、悲伤、愤怒,以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方式触达内心,然后迅速消失,留下的渴望更大刺激的空虚和绝望。   五十年后,没有电影,只有短剧;没有角色,只有小帅和小美;没有剧情和关系,只有装X和打脸。我们躺在床上,眼球被屏幕锁死。连做梦,都是那些碎片的情节和夸张的表情。   不禁想问,在爽文化和快餐统治一切的时代,我们究竟在加速奔向高效幸福的天堂,还是心智退化的荒芜地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