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运用积极心理学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sansa2025

  运用积极心理学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192-01

  核心价值观是对理想、信仰、道德、精神、品质、人格、人生目标等主要特征的反映,高等教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新兴科学,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拥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这与高等教育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相吻合。因此,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来促进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1.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作为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构建完成的群体,大学生易于快速接受新思潮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使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复杂化。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身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和得到满足的程度作为价值的取向,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1]。因此,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我们积极培育和塑造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实践体验环节重视不够、教育方式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都是阻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的因素。

  2.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针对以治疗为主的消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2]。积极心理学主张使用科学的方法调动起人积极的力量、品质、智慧和创造力,从而促进社会的日益完美,并以此来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各种需要。积极心理学主张以积极的视角,关注人的正能量,发挥人的积极潜能,帮助人们探寻自身的善意和美德,形成积极的认知品质。

  二、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点

  1.关注点契合,都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挖掘大学生个体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激发人本身的积极力量,是重中之重。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主观情绪和特质研究,着重于人性积极面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主旨精神是注重人文关怀、重视个体功能的发挥、关注个体主观幸福感,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这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一直以来的追求有着契合之处,为二者的有效结合架起了桥梁。将积极心理学相关思想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不断挖掘大学生积极的个人特质,发挥自我潜能,形成正能量,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助于不断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目标契合,都致力于构建积极的组织环境以完善个体的积极人格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在群体组织的层面上,研究大学生应具备的价值观,使大学生群体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有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的群体。力求营造大学生群体积极价值取向氛围,从而带动大学生个体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形成积极的人格,达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而积极心理学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包含一个人的社会性,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对他人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都是致力于积极的组织环境的构建,以达到完善个体的积极人格的目标。

  三、运用积极心理学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1.立足于挖掘和塑造积极品质,使大学生主动感受幸福与快乐

  新时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立足于挖掘和塑造积极向上的品质,加强大学生的幸福教育,体现人文关怀,要引导大学生思考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要站在关系国家兴衰成败、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指导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幸福观,使之成为大学生群体当中的主流幸福观,并帮助学生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

  2.加大积极体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比重,增强实效性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怎样构建有利的适宜条件,以增强大学生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对大学生个体的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较好的催化作用。如果学生具有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那么也就会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较好地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思想、观点、知识运用于实践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困难和挑战。为此,核心价值观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大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能力。其途径应该是:提升学生有关过教育过程中获得的积极情感,引导他们体味当前知识获得和运用的乐趣,增强学生自觉学习动力和加深对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的理解

  3.教育工作应立足于大学生群体,全面优化整体教育对象

  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立足于整个大学生群体,致力于整体素质的优化。相关的研究证实,当周围的人和环境都提供了最优条件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才能够实现并能相互促进。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发展大学生的积极情感,构建积极的互动关系,使大学生表现出更积极的状态,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体验更多的幸福快乐。

  运用积极心理学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