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谈“中国梦”如何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sansa2025

  浅谈“中国梦”如何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理念: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3月25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它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一系列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梦与个人理想的关系,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意识状况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正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课题。

  一、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应重点加强“中国梦”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中国梦”教育相关的理论研究,及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既可以有效提高“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也可以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促进学术研究与教育效果的双赢。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创新教学方法,积极使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有图有像有声的教学。

  第三,深入宣传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自身成才之间的关系。使广大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不懈奋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二、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发展平台

  首先,加强校园自身的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建设中增加雕塑、书画、摄影等烘托爱国主题的作品,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操,起到励志的作用;人文环境建设方面,加强校史展览馆的建设,让大学生更准确了解学校的发展过程;以“中国梦”为内容,通过影像资料、图书画片及名言警句等软装饰,展现“中国梦”的历史溯源及宏伟蓝图,让当代大学生置身于“中国梦”的校园物质文化中,接受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其次,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将“民族复兴”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大学传统和特色融入其中,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共同理想信念,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和新的要求,使“中国梦”成为大学校园中充满着激励作用的正能量。

  第三,加强以社团活动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国梦”教育可以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梦”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落实发展

  首先,高校应积极开展“中国梦”主题学习参观活动。高校应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领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激发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高校应定期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和专题研讨活动。要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西部,紧密联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思想,通过社会调查,使广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国梦”理想信念。

  第三,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类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逐步引导大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思想意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必须更多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时俱进,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努力实现“中国梦”。

  浅谈“中国梦”如何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