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运用价值澄清引导法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

sansa2025

  运用价值澄清引导法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

  一、运用价值澄清引导法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意义

  引导法不是向学生传递某种所谓的正确价值,而是强调通过一系列价值澄清策略教给学生一些澄清自己价值的技巧和自我评价、自我指导的能力,使学生从混乱的价值中解脱出来,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使这种能力转化为行为。

  (一)有利于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运用价值澄清引导法帮助大学生澄清自身职业价值,使得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清晰系统的对自我的职业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继而充分发挥自我职业能力优势,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以便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脱颖而出顺利就业;选择一个适合自我发展的工作平台,在以后的个人发展中能够充分调动自我的主观积极性,有利于把效益最大化;可以缓解大学生的择业压力促进大学生顺利择业。

  (二)有利于扩宽大学生择业思路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对社会经验的缺乏,在择业过程中思路狭隘,通过价值澄清引导法在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澄清自我内心的职业价值评判后,主动选择健康积极的职业价值观。鼓励学生在这样的价值观导向下付出行动。改变单一的择业模式,丰富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评判的标准。这样大学生就能更好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构多元化的择业思路。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使命感。通过价值澄清引导法,引导学生澄清自我职业价值,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协调好个体物质实现与精神实现的协调发展,让大学生明白自身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存在于社会集体中的一份子,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集体价值的基础之上,树立更高的理想以实现社会价值为人生的终极奋斗目标。

  二、当前大学生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市场主体、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了价值观多元趋势的环境,在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的择业过程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

  (一)过分追求物质利益,择业物质期望高

  随着中国入世以来,大量外来文化流入高校校园,面对复杂多元的价值观大学生甄别能力差,心理易受糟粕文化的侵蚀,在巨大的择业压力下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陷入价值盲区。大学生就择业过程中,对物质期望较高,能力与报酬要求不相符合。就业结果与期望结果差距大,造成心理差距大,自身接受不了造成超强心理负担,价值观在强压下畸形发展。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对就业期望高,高期望主要表现在高报酬、好环境、好福利等方面,而大部分大学生自身实际没有获得高报酬、好环境、好福利的个人能力。

  (二)主动择业意识薄弱,思路不开阔

  现在的毕业大学生择业思路单一狭隘且封闭,一次择业终身择业思想依然存在且对职业价值的评价模式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以该工作受社会重视程度、经济收入、拥有公共资源的多少来对职业价值进行评判,导致更多的是对公务员职位、国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性单位情有独钟,一味的想进国企事业单位,多次落榜导致社会资源的重复浪费。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在目前巨大的择业压力下,出现毕业综合症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慌,转而形成焦虑、阴郁等消极的择业心理,不积极主动的寻求择业,整天生活在自我设想的情景中,形成“等、靠、放”现象:等工作送上门,靠亲戚朋友安排工作。

  (三) 择业时缺乏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时代,伴随而来的道德的世俗化,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淡化,主要表现在重个人轻社会,重个人需要轻社会需要,重功利轻道义,重物质需要的满足轻精神境界的升华,重索取轻奉献。同样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把追求物质的多少与幸福的程度等同起来,更加注重个人生活幸福与物质享受,忽视了大学生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用价值澄清引导法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措施

  价值澄清引导法有群体引导与个体引导两种形式。毕业生是高校独有群体,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择业观教育,便于利用学校一切资源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在高校里对大学生开展以群体预防教育为主的择业观教育。价值澄清引导法主要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理论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即:教师协助学生进行价值澄清、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价值选择及珍视、鼓励学生践行所选价值观三个过程

  (一)采用“对话策略”,端正毕业生的择业物质期望

  “对话策略”是教师对需要澄清引导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后进行师生对话的一种策略。步骤一:提出问题“你的就业物质起点认为是多少,较为符合自身实际?”步骤二: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物质起点及理由。步骤三:运用“对话策略”展开沟通交流,教师利用公选课、网络平台、专题讲座与广大毕业生进行对话交流,引导毕业生端正就业物质期望。《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这门课程作为全国高校的必修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权利与义务二者的关系出发去思考择业问题,没有只享受的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职业,也没有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的职业,权利与义务二者是辩证对立统一的,在自身具备与物质期望相对应的工作能力时,自身该享有的物质回报是与之相对应的,让毕业生需要对自我就业价值澄清,实事求是的考虑自身暂时的工作能力,这样的能力能够承担多少相对应的责任及应该得到相对应的物质报酬。教师针对毕业生物质期望这问题,引导毕业生对自身能力、职业责任及物质报酬三者进行价值澄清,帮助学生在自身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求贴合实际的价值选择,鼓励学生在思考后对自身的就业期望进行选择并珍视且付出行动;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对自身短期的职业价值进行相对真实的澄清,依据自己能力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物质期望。步骤四:鼓励学生进行就业物质起点选择,并珍视这一选择并作出有效行为。   (二)采取“讨论策略”引导大学生扩宽就业思路

  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择业观教育时,步骤一:选取不同的就业案例,作为澄清引导做铺垫,到激发起大家的好奇心理。步骤二:鼓励同学们选取其中一则案例作为思考对象。步骤三:同学们稍许思考后,教师把握时机将思考同一案例的同学们分成一组,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小讨论。步骤四:讨论过程中,要求各小组详细陈述本小组的核心观点和观点依据,教师则负责把各小组的观点及观点依据记录下来整理综合,方便最后引导同学们获取其他小组的就业知识。步骤五:教师在与同学们交流之间要详细的向同学们陈述各种就业方式的优点、缺点。协助同学们根据自身的职业需求更进一步去思考、分析甄别、进行自我就业指导规划。

  (三)采取正面澄清引导方法,引导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采用正面澄清引导法,增强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正面澄清引导法师突出教师的主体引导作用,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价值澄清,使学生选择体现教师主导的价值取向的价值澄清引导方法。当下毕业生择业时,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淡化社会责任,教师需要通过健康积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为主风向标,以健康积极的案例加强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通过正面案例进行择业观教育时,需要更多的联系公众熟悉的实际正面案例,唤起毕业生内心的社会责任共鸣,让毕业生对自身的个人价值、职业价值进行思考、澄清。让毕业生明白自身肩上的社会责任,进而主动在择业时候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当下,高校毕业生在对大学生开展择业观教育过程中,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封闭式灌输法进行择业观教育,需要鼓励大学生勇敢的承认现实、面对现实。积极主动的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去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工作经验。在进行价值澄清判断后,能够积极的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一个符合主流文化的择业观,在价值取向上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集中统一。

  总之,在大学生健康的择业观培养中,大学生作为择业观教育活动中的主体,需要对自身的职业能力有个正确清晰的认识。进而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并认真积极的去践行自我职业规划。

  运用价值澄清引导法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促进美育教学需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3-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创客谈赫哲族旅游纪念品设计

    0 引言 赫哲族作为中国黑龙江省特有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不到5000人,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一种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其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超过千年的历史使其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赫哲有本民族...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农村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问题和方法

    在农村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习题练习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只要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情趣,保持学习热情,弥补传统习题课的劣势,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摸索。...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探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材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章内容。本章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三个层面,对爱国主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对大学生怎样理解...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05-01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1 引 言 学生会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干部作为学生干部代表,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他人和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历,针对当前学生会干部队伍...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