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探析

sansa2025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探析

  引言

  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教育部出台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

  1.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涉及就业观念、就业技巧、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心理、就业过程等诸多方面,对帮助大学生了解和适应“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做好就业准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仍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1课程内容不完整

  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偏重于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对就业心理和职业能力指导较少,特别是就业心理方面的指导,几乎是空白。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出现自卑、焦虑、急躁、抑郁等不良的心理,阻碍了他们的正常就业。

  1.2课程内容浅层次化

  就业指导课程形式主要为报告式、讲座式,内容大多为就业形势的介绍、政策法规的宣传、以及一些就业技巧的简单讲解上,对于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根本性的问题缺乏深入的引导。

  1.3教学模式单一

  根据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的调查,超70 %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学模式单一。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普遍以传统的大班课堂教学为主,缺少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缺少实践教学,就业指导所需要的模拟教学、个别教学、素质拓展训练无法全面开展,这使得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效果受到较大的限制。

  1.4教学方法陈旧

  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法仍然以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大学生普遍反映授课教师教学方法欠佳,课堂气氛沉闷、部分老师照本宣科等方面的问题,大学生对课程的热情度降低。此外,高校缺乏职业素质能力、职业兴趣等方面的测评系统软件。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

  针对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集体教学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2.1完善教学内容

  高校要系统地安排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围绕整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各年级的特点:低年级应以职业生涯及规划等相关教学为主,辅以个人性格、职业倾向测评、个人生涯规划设计,使大学生参与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发展相关的训练;高年级应以择业指导为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授就业心理、就业技巧、职场礼仪、就业政策等内容,配合进行模拟招聘会、社会调研、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并适当进行在创业教育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2.2创新教学模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为保证教学效果,应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首先,要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对职业规划理论,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对职业规划内容,采取“课堂+个性规划辅导”模式;对就业环境分析,采取“个人采集就业环境信息+小组讨论+ 老师总结辅导”的模式等。其次,在时间管理上,应该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每个教学环节的实际需求,提出合理的时间分配安排表,保证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顺利实施及成效,合理分配好教学时间。再次,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增加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课时数,并辅以求职模拟、校友讲座,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开展模拟面试、模拟招聘会、制作求职简历等实践技巧有关的活动,保证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教学指导。

  2.3集体教学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

  个性化指导是建立在宏观就业指导基础上,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细致的、系统的全过程指导,是宏观就业指导的延续和补充。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基本上采取大班课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形式是一个教师对一个群体的学生进行集中教学,虽然教学效率高,教学成本低,但是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自身条件、家庭背景、能力素质等都不同,其对就业指导课的期望值与需求也不同,因此,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集体教学外,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安排个性化的就业辅导,因材施教。

  2.4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本质来看,既有课堂教学需求,又有强烈的就业实践要求。这就要求在进行就业指导课教学时,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增加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及范围,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就业能力和技巧,增强他们对职业的感悟与体会,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并在实践中检验课堂指导的成效,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和能力。

  结语:就业指导课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改善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现状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进行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发挥出就业指导课在指导学生就业的关键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