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sansa2025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同时也在择业中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挫折。择业挫折对大学生生理、心理、行为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对顺利择业不利。如何正确认识择业挫折、应对择业挫折,以良好心态参与社会竞争,克服面临的挑战,赢得择业成功,是社会、学校、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择业挫折的理解

      择业挫折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反应、情绪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择业挫折同其他挫折一样,包括择业挫折情境、择业挫折反应、择业挫折认识三个方面的涵义,三者中择业挫折认识,即对择业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最为重要。对于同样的择业挫折情境,不同的择业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一般来说,择业挫折情境越严重,所引起的择业挫折反应也可能越强烈,但是,他们并不总是成正比,有时择业挫折反应会大于实际的择业挫折情境,有时即便没有择业挫折情境的发生,而仅仅由于择业挫折认知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择业挫折反应。择业挫折一般有二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择业时由于知识缺乏、能力缺乏、经验缺乏、物资缺乏而产生缺乏挫折;另一种类型是由于在择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而产生的阻碍挫折,这种阻碍可能是物质性的,也可能是观念性的、社会性的。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学生在择业时都有可能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如果择业挫折太大,太频繁,或者越过大学生的耐受能力且不能正确对待,则有可能会引起择业心理困惑或障碍。择业挫折属正常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有它有利的方面,它会引导大学生对择业的认知产生创造性的变迁,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求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合理就业。

      引起大学生择业挫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一般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上分析把握。从客观因素上来讲,首先,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就业形势。多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在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就业工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但随着招生规模和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必将面临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难免遇到曲折和艰辛,这时大学生难免出现择业挫折。其次,毕业生政策有着严肃性和权威性,分配政策的执行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规范的步骤,如果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就业指导或政策宣传不到位,毕业生对政策缺乏了解,我行我素,这难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再次,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不正之风还有一定的市场,往往出现好差学生分配上的“错位”现象,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自信心动摇,导致价值观、择业观上出现了嬗变,因而不能正确地对待择业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择业中的挫折问题。从主观因素上来讲,首先,一个人择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固然是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如果自身知识储备量少,能力不突出,综合素质不高,这种自身条件的限制和需求之间发生冲突,自然在择业中受挫。当然,在择业过程中的材料准备不充分、择业技能和技巧运用不得当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其次,不少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就业观念不更新,确定就业期望值偏高,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心理困惑,产生消极情绪。再次,择业动机冲突引起择业挫折。大学生择业时有时面临二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提供选择,二个单位都是一心向往的单位,“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出现了难以取舍的冲突,即双趋冲突。有时又面临两个不大满意的用人单位,自己又无法回避,出现“二者必居其一”的心理冲突,即双避冲突。其实,大学生在择业中遇到的心理冲突不尽然,还有更复杂的趋避冲突、双趋避冲突等等。

        ●择业挫折反应

      大学生在择业受挫后,无论挫折情境是由客观因素还是由主观因素造成的,都会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行为带来相应影响。择业受挫的生理变化是由择业挫折情境所导致的情绪变化引起的。在强烈的或持续的消极情绪的作用下,受挫者的神经、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等系统会发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反应。择业受挫后的情绪性反应更为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择业焦虑、择业冷漠、择业幻想、择业嫉妒、择业逃避等。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大学生在择业受挫后,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某种活动方式消除或减轻内心的不平衡,这种择业受挫后的行为反应具有的摆脱痛苦、减轻不安、平衡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即为心理防御机制。择业心理防御机制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积极的行为反应,可使大学生心理挫折得到一定缓冲的同时,还可能表现出择业中的自信、愉快、进取的倾向,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积极战胜择业中的困难和障碍。

        ●择业挫折应对

      1.大学生应对择业挫折的特点

      (1)理性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文化素质较高,知识储备较大,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思维理性化色彩较浓,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所以大学生在应对择业挫折过程中往往有理性成分。

      (2)多样性。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方式往往不局限于某一种,而具有多样性特征,应对方式方法以自我控制、认知超脱、补偿、转移、潜抑、奋进等较为多见,这正是大学生特殊群体综合素质的体现。

      (3)封闭化。大学生在应对挫折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封闭性,往往重于自身的力量而忽视社会的支持作用。

      2.如何有效应对择业挫折

      战胜择业挫折,社会、学校等外界环境是重要的。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尽快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制度,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学校要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但要想真正战胜挫折,主要是依靠自己,这里重点谈一谈择业受挫的自我应对。

      (1)正确认识择业挫折。大学生初次就业,难免遇到一些挫折,这是正常的。择业过程中的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它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的直接原因,大学生对择业挫折所持的看法,解释,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有的大学生怕就业,怕失败,对挫折不理解,认为不应该发生;有的大学生在挫折面前以偏概全,一叶障目,过分片面化;有的大学生对挫折过分夸大化,想象得非常可怕,无法挽回等等,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观念。大学生择业受挫后,要保持冷静、理智,树立自信心,找出挫折源,分析原因、性质及严重程度,然后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可行性,最后付诸实施。

      (2)积极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个体是否能经得起挫折打击。挫折承受力较强者,往往挫折反应较轻,受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者,则容易受挫折的消极影响,甚至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运用自我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运用得当,可以减轻情绪上的痛苦,从而提高择业中的挫折承受力,为寻找战胜挫折的办法提供时机。防御机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我们提倡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升华、认同、补偿、幽默等。当然,不论何种方式都要看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如何来准确把握,适时适度地运用。

      (3)强化社会支持意识,克服封闭性应对。大学生应对择业挫折多采用封闭式应对方式,而较少寻找社会支持,这可能与大学生自尊心较强有关,这可能与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具有不可公开性有关。社会支持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家庭关系、亲戚关系等等。在同样的就业挫折情景下,社会支持较多的大学生,受到的挫折伤害小,解决问题的策略多、速度快。社会支持是择业过程中有效增强挫折承受力的又一有力武器。当然,社会支持不是“拉关系”,搞“不正之风”,而是在择业受挫过程中的关怀、爱护、帮助、信任、安全和指导,不能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而因此忽视甚至完全否定社会支持。

      (4)正确评价自我,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大学生是一个容易幻想的青年群体,大学伊始就有优越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毕业时,对自己的能力估价过高,定位的就业期望值就过高,脱离了实际,超越了现实的就业条件,所以容易产生或加重挫折感。大学生之所以有时应对效率不佳,与他们建立的就业期望值不合理不无关系。毕业大学生,应当全面地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正视自己的差距,冷静地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面临的就业形势,合理地调整就业期望值,同时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应立足现实的社会需要,抵制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充分体现发展事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使自己的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做到自身条件与社会现实、个人要求与社会需要相一致。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