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sansa2025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05-02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学生的情感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音乐是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可见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是人类最具感染力的艺术之一,也是人们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重要形式。它通过声音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情感,来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深刻、细腻、准确地表达人们瞬息万变的思想情感。那么,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1.营造审美氛围,孕育学生情感意识

  良好的欣赏氛围有助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能鼓励、帮助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

  创设情境就是再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景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那么应该怎样在欣赏教学中创设情境呢?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可通过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审美艺术氛围,以此孕育学生情感体验的意识。具体做法是:

  1.1 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着名音乐家的画像,以此进行氛围熏陶。

  1,2 利用校园课间循环播放一些动听的歌曲,或让学生自带一些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利用课前时间进行播放,以此开阔其音乐的视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以此培养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1.3 运用多媒体,可以营造出优秀且感人的情境,而且能大大提高效率。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能够拓宽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锻炼其想象思维,激发情感共鸣。因此,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根据音乐的情境、风格和具体内容'积极运用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教学乐曲《庆丰收》时,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展示其中的各种民族乐器,同时可播放农民群众喜获丰收时的视频故事片断。如此,在学生理解所表现内容的同时,也促进其感受到了人们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2.注重师生情感交融,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解惑者”,学生是“受惑者”。然而音乐与其它学科知识相比’传统的“说教”方式只会扼杀其对音乐的兴趣,其“解惑”过程更需丰富而细腻情感的投入。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通过活化教学方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情感共鸣,引导他们积极“探究”“感悟”“实践”和“体验”音乐,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话题。

  2.1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老师应该是美的化身,爱的使者,老师关爱的眼神,真诚的话语,都能打动学生,拉近师生的距离。音乐教学过程不但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以此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强烈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有认识成分也有情感成分。所以,一个好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

  2.2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擅于捕捉身边的人和事,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引到学生体验音乐中的关、发现音乐中的美,并用音乐中的真善美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物;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最佳情绪状态,“少一点限制和规范多一点宽容和鼓励”,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例如,在欣赏音乐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手舞足蹈甚至离开座位,这时,不妨以赞许的眼神欣赏他的表演,待他心满意足后自会上座位。当遇上喜欢唱的歌时,总有学生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尽管喊唱有损声带且不好听,但一味强调“轻点再轻点”只会令学生情绪受到抑制,演唱变得无精打采,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除在唱歌前提醒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读唱外,演唱过程中绝不做“扫兴”的事,唱后评价也总先肯定学生唱歌热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唱得特别响(喊唱)与自然的响亮哪种更好听。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才真正体会到音乐课的快乐。

  3.挖掘内涵,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艺术美,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为此,我们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

  4.积极创新表达,鼓励学生再塑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进行对音乐的再创造,再塑学生的情感。

  总之,音乐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净化着学生的心灵、美化着学生的行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唤醒学生的情感,让音乐与情感和谐共生’是我们音乐课堂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