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在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对策建议

sansa2025

  在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244-01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大学都先后推出了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通识教育,使个人能力同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而交际能力作为重要职业技能之一,应该是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培养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建立良好的通识教育机制,保障交际能力培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学校所以立之大本”依赖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实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学校通识教育中有效有序进行培养,那么对于学校来说就需要制订出与之配套的,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通识教育课程管理的规章制度。

  1.成立独立于教务处或教务科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我国各高校的通识教育均隶属教务处或教务科,而绝大部分国外大学拥有相对独立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相对独立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能够避免教务处或教务科机构业务繁杂,对通识课程管理不易到位。

  2.加强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管理。为保证通识课程能够按照“高标准、高要求”进行开设,应当对通识课程的开课进行严格的审查,开课结束后还应该进行使用科学的评价体系等管理措施对通识课进行考核。在学生方面来讲,对学习通识课程可以进行严格的选课、考勤、考试等管理,切实保障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

  3.对通识课实行竞课。对于通识课程的任课教师选拔,需要制订出合理的竞课制度,竞课选拔任课教师时不能把职称作为唯一要素,要进行综合评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因人设课”的怪象。

  4.通识课任课教师的绩效。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通识课任课教师的课酬需要乘以0.9甚至更低的系数,给人的感觉上通识课在学校得不到重视,无形中就挫伤了教师上通识课的积极性。学校应根据管理机构对通识课进行评估,给予教师相应的绩效,充分调动教师上通识课的积极性。

  5.教师培训制度。高校应鼓励教师通过轮岗、深造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推动学校通识教育的健康发展,对通识课的课任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其能力最有效的办法。

  二、课程体系方面整合交际能力相关通识课程

  近几年来,我国各高校在完善、加强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丰富更新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模块中的通识课教育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结合在一起。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交际能力方面也建立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但是,知识模块较为单一,对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来说,并不能满足需求。我们应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等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作为提高人文素质修养的《大学语文》课程。对于非中文专业,应设置为通识课程中的必修模块。把《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普通话》设置为基础模块,人文社科系列模块,将《谈判学》《公关演讲学》《社会关系学》《公文写作》等课程整合为培养大学生交际能力通识教育相关课程群。交际能力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时,如果无法统一思想,从而开课过程中交际能力各通识课程各自为政,在通识教育中成为五花八门的知识大杂烩,无法真正培养大学生交际的能力。

  三、结合通识课程体系实施竞课

  各高校相关通识教育管理机构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设专门人员负责通识课的建设工作,制定《通识教育教师管理制度》以及《通识课程竞课制度》,开发通识课管理系统,使通识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通识课程的申报、审核、教学计划、竞课系统开发、课程质量评价等一系列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高标准选拔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交际能力通识课教学工作。另外,为开出更好的课程,减少学生选择的盲目性,每一学期中公布下学期所开设的课程、课程简介、教师、上课时间等信息以供学生参考,并对选课进行指导性建议。

  四、组织交际能力实训

  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把交际能力通识课单独列为一门课,课时数仅仅36甚至更少,即使作为课程群设置,学时数也不会太多。因为按教育部规定“两课”、英语等已经占了大量学时。在如此少的教学课时下,必须设法拓宽大学生课堂之外的实训渠道,让我们的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增加实训时间,从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就是说大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可以成为各高校进行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会团委往往会设立礼仪部、外联部等下属部门,事实上很多院系内部由学生自发成立了类似演讲协会等社团组织,这些组织都是可以作为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实训渠道。相关任课教师布置课程作业时,就可以要求选课的学生要结合自身情况有选择的加入这些社团组织,布置一定的交际任务,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规定学生完成一项以上的社会实践,这样从外部来调动学生参加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学校还可以鼓励以上社团组织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譬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礼仪大赛等。学校还应鼓励相关任课教师主动对这些活动进行指导,并给予一定绩效,有效提高大学生交际实战水平。

  在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对策建议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