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浅谈构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新思路

sansa2025

  浅谈构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新思路

  高校要以科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大学生管理是同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管理重要内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现行的行政管理主导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大学生生管理的要求,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指导理论、构建新的管理模式解决这一矛盾。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事务管理

  自我意识包括主体在思维的过程中领悟到自我的存在,自我与周围的人们和事物关系,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自我的评价,自我看待事物的立场、观点、方法和自我在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急剧增强并趋于稳定的时期,他们开始把自己当作思考、认识的主体,越来越把注意力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新的环境、新的知识、新的远景激发他们对自己本身进行探索,对未来生活进行思考和设想,探索自我的社会本质,如自我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归属、社会义务、社会价值等。他们有着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崇尚自由、自主、自强、自我设计、自我完善,并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但有些大学生把理想自我看得过高,现实自我估得过好,甚至从自我出发,搞脱离社会的自我设计;有的同学用理想主义的思维方式对待历史和现实,当事物不是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发展时,强烈的希望会一下子变成强烈的失望,产生消极悲观的心态;有的同学希望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但又不愿意接受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不愿接受各方面与自己主观愿望不符的正确意见。总之,大学生由于所处的学校特殊环境和较少参与社会活动,自我意识的发展还带有较强的理想化色彩,学生事务管理者在工作中应注意到这一点。

  时代在进步,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探索实践,创新机制,加强学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伦理与道德化建设,充分发挥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盲人的功能,调动学生工作者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形成高效和谐的局面,促进高校教育稳定、跨越式的发展。

  二、构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新思路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现

  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以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前提。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高校的可持续性培养。一方面,保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要有预见性和先进性,进一步推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化的管理水平。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要有整体观和全局性,要与社会发展、大学生的变化和学校整体工作相协调,构成职责明晰,管理协调,工作有序,保障有力的组织网络。强调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功能,达到教育、管理、服务相统一的学生工作目标。

  另一方面,培养可持续性发展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应该是在发展中能较好地处理各种关系,富于个性、人格健全、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又富于人文、科学和创新精神的人。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态度,不能把学生定型化,也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学生的发展,通过教育培养,把多种潜在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形成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建立与完善人文关怀新制度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主要以严格的管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由于管理规范过多过滥,有的地方还不科学,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着力营造一个让学生快乐健康的人文环境,着力营造一个让教育者愉快、和谐的工作氛围,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教育和管理模式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主体性教育原则,以教育为根本,突出管理的育人功能,努力建立一套充分体现科学的伦理教育管理理念和人文关怀、法制原则的管理体系。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觉理性的教育主体,注重对他们内在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情感的启迪,促进他们不断追求自身认识和理性的升华,使教育和管理工作更贴近现实,更反映需要,更有利于每一个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幸福愉快地工作。在高校这个精神家园里能快乐从容地生活,从而使教育活动更加符合教育的规律和伦理道德的要求,更有实效性。

  (三)辅导员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辅导员工作既是一项常规、传统的工作,也是一项创新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辅导员工作面临环境改变、工作对象特点变化以及自我发展的三重挑战。要具备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格的素质和能力,辅导员必须不断加强自我完善和发展。辅导员自我完善与发展是整个社会形势发展变化以及大学生群体特点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基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顺应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趋势而提出的必然要求。

  1、通过实践养成健康的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养成。辅导员良好的人格特质表现为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诚实守信的人格操守等方面,还包括性格、爱好、学识、智慧、风度、魄力等。辅导员良好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学生还会以优秀的辅导员作为自己的人格榜样。

  2、通过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同其他工作一样,辅导员工作重在创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人们的思想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大学生群体在政治信仰、价值取向、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心理发展等方面面临许多的困惑和迷惘。如何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富于创新、成效卓著的工作思路,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辅导员应该在借鉴以前学生工作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勇于把新思路、新想法不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应对新形势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保健与危机干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问题。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身创新意识与创造力。

  浅谈构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新思路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1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对于高职高专临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235-0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它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促进了教育公平,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试论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尊重和理解受教育者,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渗透的人文关怀,值得各高校有关人员广泛关注和进一步的探讨。 一、人文关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仅限于在毕业生中展开,一般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解读就业政策、提供招聘信息和进行求职指导等,而对于大三、大二阶段的学生,学校则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工作,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和领域也比较茫然。...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74 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维持健康体魄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对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种类...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79-02 党员发展工作是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发展起步较晚,在党员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高职...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