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对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研究

sansa2025

  摘 要:通过对农村辍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与校领导的访谈,结果显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不在经济而在观念的落后。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和观念落后等,其中错误的观念,是造成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主要因素;教育政策的不公平以及高校录取政策、大学生择就业难等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因此,尽可能消除城乡差异,改变以往“城市取向”的大一统教育模式,加强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民对义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检查力度,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是解决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辍学;义务教育:应试教育;教育公平

  一、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高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巨大成绩。按照义务教育的实施规划,到2000年,政治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远地区,均应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但至今为止,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辍学情况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据一些学者的调查显示.在城郊的小学阶段学生辍学率为2.7%,而初中阶段学生辍学率则高达11.5%,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阶段学生辍学率高出8.8%。这一情况在广大的农村普遍存在。农村初中阶段学生辍学率的大幅度上升决非个别现象,而且有的地方辍学甚至更为严重(注:辍学率是指实际在校人数与应在学校人数之比)。

  二、原因分析

  (一)调查及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校领导和与20多名辍学者的谈话,结果表明:导致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知识无用、重男轻女。其中每种原因造成的辍学人数在所调查的全部辍学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如下表:

  wpe6.jpg (10492 bytes)

  人们一贯认为,学生辍学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但从调查可知,经济困难、家庭条件差并不是辍学的最主要原因,学习困难和观念落后、思想封建保守才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到了初中阶段,因观念落后和学习困难而辍学的学生人数远远高于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学生人数。观念落后包括的涵义很广,主要指学生本人或家长对学习的看法,如学习就是为考上大学,如果将来考不上大学,学习知识也就没有任何用处:在农村劳动,有小学文化程度,能认字、书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调查的另一结果是,女孩的辍学率大大高于男孩.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封建意识太浓厚,认为女孩最终是给别人家培养的,不愿意多投资;若家庭的经济实力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的话,肯定会牺牲女孩而供男孩。

  如果从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因主观因素(学习成绩不好而厌学、不能吃苦、想家、闹情绪等)而辍学的占总人数的64.4%,因客观因素(家庭条件差、家长不支持、有病等)而辍学的占总人数的34.4%,可见学生辍学主要是由于学生主观原因导致的,学生本身对学习没兴趣、成绩差,又不能吃苦,最后导致缺乏自信而辍学。

  (二)深层剖析

  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及观念的落后只是农村学生辍学的表层原因,深入分析.其背后则隐藏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

  1.教育政策的不公平

  学者杨东平曾撰文指出,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历来的教育改革及政策的出台,习惯于将眼光集中在城市的发展上,国家的公共政策优先满足、甚至只反映和体现城市人的利益。例如教育改革的实施,大量教育资金的投入等优先考虑城市的学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政策城市取向的思路已不适合形势发展的需要。然而,作为一种思维定式它仍有较大的惯性,依然潜存于各种社会决策之中。诸如无视城市和农村儿童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以城市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制定全国统一的教举大纲,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少有用武之地。由于学校里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到乡村学生的特点,使许多学生感到学不会,而成为经常性的学业失败者。而经常性的学业失败则使上学在孩子们的眼中变得索然无味,甚至对上学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不愿意再上学;同时,对大部分升学无望的农家子弟及其家长来说,教学内容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脱节也使得教育的吸引力在他们的心中荡然无存。从这个层次上讲,国家教育政策的城市取向以及教育资源对农村学生的不公平促成了农村学生的辍学。

  2.以城市学生为基准的大学分数线的划定,加剧了农村学生辍学的现象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长期以来城乡差距、城乡二元对立格局一直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跳出农门、进入城市工作、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就成为农家子弟上学的初衷和为之奋斗的目标,而接受教育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首要条件。正因为如此,农村家长才心甘情愿地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期望他们能考入大学,实现做城里人的梦想。然而,由于我国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的限制,出于社会需要各级各类人才的考虑,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也对人进行着严格的筛选一层层考试。农村学生唯有通过严格的升学考试才能跨越农村,进入城市。应该说,教育的“升学”模式,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对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农村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种“升学”模式为实现农家子弟和城市学生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正是由于这一模式的存在,在客观上无形地抑制了农村教育的多方面发展,使得农村教育长期以来陷入“升学教育”、“离农教育”、“学非所用”的怪圈、如学校只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忽视甚至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致使所谓的“差生”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导致弃学;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经济建设相脱节,农村所需要的人才长期得不到有效培养和供给,而一旦升学、“离农”无望、上学在他们的眼中便不再具有任何意义,反而成为一种浪费。

   [1] [2] 下一页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