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谈如何引导高一学生跨物理台阶

sansa2025

  谈如何引导高一学生跨物理台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92-01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在教学内容、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上都有一个较大的跃迁。大纲对初中物理教学目的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初步知识,了解知识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请注意上述的"初步" 、" 了解" 、"简单"等限定词。而大纲对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目的要求则是着重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通过对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广泛应用,从而培养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推理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比看出,无论是从掌握知识内容的难易程度,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就决定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都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如何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笔者认为,要跨越新的"台阶",必须充分利用好教学方法与策略。

  1.准备工作做充分一点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一物理的绪论即所为"磨刀"教材,为了把刀磨得更利,除给学生讲好绪论中的内容外,教师还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1 研究、比较高、初中教材的特点,准确把握知识上的"连接点"和"间断点"。这里的"连接点"指的是初中教材中已经有过的零星、肤浅论述的知识点,如第一章中的重力、摩擦力,力的图示、二力平衡等等。"间断点"即初中根本还没学而高中又认为学生已知而直接或间接使用的知识点,如:一次函数图象的截距、斜率、几何中心,三角函数、解比例等等,只有把握了"连接点",才能实现知识的自然衔接和拓宽,明确了"间断点",才能通过及时填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排除学习中的数学障碍。

  1.2 调查、分析学生,摸清学生关于物理知识的"前概念"和学习物理的"前习惯"。 "前概念"即学生头脑里学前存在的对某一物理现象的认识。"前习惯"指的是初中以前养成的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包括预习、听课、做作业、看课外书等。摸清了"前概念"和"前习惯",就为因材施教、矫正错误概念和不良习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3 介绍物理常识,使学生明确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及学习要领。

  2.驾驭教材要灵活一点

  教学过程的控制集中体现在对教材和学生的驾驭能力上,作为早期的物理教学,驾驭教材应坚持如下原则:

  2.1 "连接点"知识宜深不宜浅。加深到什么程度,比如:从"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从"与运动方向相反"到"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从"路程"到"位移"等等,都必须讲深讲透,否则,会使学生停留在原有水平而停滞不前。

  2.2 "间断点"的补充宜缩不宜扩。高一物理,即力学部分的"间断点",多数出在数学方面,为排除障碍,一定要及时填补,或自己补,或请数学老师协助,但同时要注意用多少,讲多少,不能讲得太多,太深。否则,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甚至会由于数学上的难点影响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3 首次接触的知识宜细不宜粗。高中物理知识结构中,每一类知识的掌握有其明显的共性,对每一类中的第一个"点"应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把学生自然地从初中要求引向高中要求,同时使其达到触类旁通。

  3.课堂气氛要生动一点

  高一物理一开始就是比较枯燥的力学知识,教材本身的演示实验较少,趣味性不强,为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保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除驾驭好教材外,还要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培养新能力。创设途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补充简单实验,增强直观性、趣味性。

  3.2 欲进先退,在暴露"前概念"中浓化课堂气氛。

  3.3 用新颖问题、生动的语言和幽默动作使课堂气氛和谐而富有美感。

  4.学法指导要实际一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均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最后的成败还得通过学生来检验,对"过渡期"的学生,我认为还应在课外开设学法指导课,而且指导课上不能仅就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做作业等进行泛泛地说教,而要针对学生现有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进行,比如针对学生不会阅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实际,就要专题介绍几种阅读方法,象重读理解法、对比理解法、实验助解法等等,同时明确指出不同类别的概念(定性的、定量的、实际的、理想的、描述特征的、描述状态的、描述过程的等)和规律在理解程度上的不同要求,从而使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再比如,针对高一学生只会死背公式和"黑体字"而不会解题的弱点,就经专题进行"怎样求解物理题"的辅导,从读题,审题、理顺思路、安排步骤到规范表达均通过典型示范提出严格要求,还要适当介绍一些解不同类型(选择、实验填空、计算)题目的特殊方法和技巧。再比如,针对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一看便知、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通病,采用强行训练、反复刺激的办法进行长时期的纠正。

  5.能力培养应缓慢一点

  学生初期的学习能力培养,重点应放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各学习环节的规范化上,有关思维方法的形成和思维技巧的增减与提高,应坚持"遇到了不回避,接受不了不强求"的原则,即采取"自然渗透,逐步领会"的策略。如"隔离法"和"整体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分别在讲物体受力分析质点概念的建立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时恰当地予以介绍,对于一般的思维过程,如分析、概括、推理、判断、比较等方面的能力,均应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中逐步培养和提高。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困难,尊重学生的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越初高中物理衔接这个学习台阶。

  谈如何引导高一学生跨物理台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