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工读学校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探析

sansa2025

  工读学校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探析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1.培养工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对问题学生来说,心理矫治是工读学校重要的教育转化策略,这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责任重大。然而心理矫治并非只是心理健康教师的职责,而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工读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培养教师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矫治能力,使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从而在矫治问题学生心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由于教师长期面对品行、心理等失常的问题学生,他们自己也需要接受心理矫治,所以工读学校还应对全体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让教师在掌握心理矫治技能的同时形成心理健康意识。心理矫治是神秘的、严肃的工作,为有效开展问题学生心理矫治工作,学校及教师要全面检查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到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对症下药。同时,工读学校要加强与心理研究机构、心理康复中心等的合作,获得专业技术支持,促使教师更好地开展矫治问题学生心理的常规工作。

  2.发挥学校所有活动资源的教育作用

  工读学校的活动资源大致包括显性资源、隐性资源两种,要想达到最大化的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效果,就要充分发挥所有活动资源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工读学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基本的课程活动这一显性教育资源的积极育人作用,培养问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实现转化。一是科学利用工读学校既有的课程资源,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意识形态很鲜明,教师在教学中务必将坚定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自然科学类课程则对问题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帮助,能促使其更全面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等科学真理,形成基本的意识形态与道德品质。二是教师要大力开发工读学校校本教材,特别是德育类课程,要加大开发校本教材的力度。问题学生是特殊群体,这决定着一般学生学习的德育教材无法满足工读学校学生的品行与心理健康发展需要,所以教师要针对问题学生的特征、思想道德情况、社会道德现状等,有的放矢地编写、运用、改进校本课程教材,提高德育实效。

  另一方面,工读学校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还必须重视开发潜在课程,因为除显性课程资源,所有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环境等都能在发展问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并提高活动实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致力设计并开展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学校生活。二是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在工读学校建设方面体现出美化、人性化的要求与特征,尽可能将校园布置成花园,并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使文化上墙,在校园布置美丽的壁画、醒目的标语、名人的字画等,让工读学校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让问题学生能接受情操陶冶。

  3.用大爱感化学生,用情怀转化学生

  生活即教育,学生生活的过程就是教师教育的过程,因此,工读学校的教师的责任心及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效果。或许教师一个不经意的关切眼神,或一句安慰学生的话,或给学生一个坚实而温暖的拥抱,就能唤醒问题学生沉睡的灵魂,使其幼小的心灵得到抚慰。面对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浮躁喧嚣的世界,工读学校更要坚守一些信条,即每一位学生都是人间的使者,教师是灵魂的牧师,校园是真理与知识的殿堂。大爱实际上就是在校园弥漫的一种圣洁情感,一种能让问题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伟大情怀,是一种草根精神。教师要利用大爱去感化问题学生,形成大爱情怀,有效抚慰问题学生埋藏于内心深处的伤痛,濡染问题学生的德行,使工读学校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获得永恒的动力。

  工读学校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难度很大,如何建立和谐的、完善的教育转化模式是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在实践中,工读学校及教师须探寻更多有效的措施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从而建立有利于问题学生成长的和谐环境,为问题学生的转化提供保障。

  工读学校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