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生态学原则在高校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sansa2025

  生态学原则在高校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基金项目】该文是温州大学校级合作科研项目(项目号:2012Y008)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81-01

  生态学(ecology)源于希腊文oaks(房屋,住所)和logos(学科),因此生态学原本是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科学,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srvkel)给予明确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指光、温度、水、营养物等物化因素)和生物环境(指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的相互关系的科学[1]。生态学在20世纪初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生态思维揭示了生态系统的整体统一性、丰富多样性和开放循环性,它倡导一种全方位的生态关怀,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济”[2],强调整体(Holistic)、系统性(Systemic)、动态性(Dynamic)、开放性(Opened)原则,开启了一种新的整体论思维方式,随后,其基本理论逐渐进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教育生态学”也应运而生。1976年,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中最早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Ecology Education)一词,“通过周密的、系统的和持久的努力来传递、激发或获取知识、态度、价值、技能和情感,以及这种努力产生的任何结果”[3]。借鉴教育生态学研究,引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在课堂之外生活、学习的关键场所,在校生活的近50%的时间是在公寓区内度过,学生在公寓中思想交流、品性表现最频繁也最真实。因此,公寓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大学学习、生活的质量,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公寓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高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包括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境等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生态系统。借鉴生态学理论和基本原则,高校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发挥是由系统内外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依据生态学的整体性原则,构建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外协同体系

  我国高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趋势而“微调”公寓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大部分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条块管理,即学工部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勤部门负责物业服务后勤保障工作、保卫部门承担安全保卫维护秩序,改革后最显著的变化是有专职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教育、服务、管理脱节,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事前防御、过程控制和事后教育的长效机制。第二种改革实践是“书院制”,以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创新学生管理模式、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复旦大学“书院制”等为代表。这三所高校采用的“书院制”模式虽各有特色,但是都是依据人本主义、学生管理理论和文化管理理论等,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住宿学校制度实施的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它以学生公寓为空间,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书院制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它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也存在具体事务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书院制的核心“书院文化”的发展需要长时期的积累、书院制内部各环节直接的协调等问题。可见,当下高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实践模式的系统内外各影响因素没有达到协同一致的理想状态。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各个人的意志……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4]依据生态学理论,将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通过调整或协调内、外部不同因素的冲突、矛盾和纠纷,使之成为统一、均衡的体系。构建系统内部各要素,包括公寓文化、团建设、助学解困、心理健康、学风建设等,通过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互补、重组等方式综合起来,构建合理的结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二、依据生态学的持续性原则,建设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互协调的纵向机制

  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连续的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育人服务工作,让学生在长期的熏陶和实践体验中发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变化甚至根本性的变化。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或短期行为,是一个长期的、递进的、一贯性的实践过程。因此,在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规划上,应该充分协调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协调统一。

  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就是要求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每个阶段都是下个阶段的基础,逐级递进,不断积累,形成纵向合力。同时,教育合力不断积累深化,形成教育实效。

  三、依据生态学的开放性原则,建立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部门密切联系的联动机制

  在生态学理论下,任何系统具有开放性,通过与外部系统的物质、能力等的交换,获得系统更新和活力;反之,系统因封闭而消亡。“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还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是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高等学校的稳定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成效。”[5]因此,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保持整体特性的基础上,保持开放状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其与其他系统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有机协调、完整统一的整体,从而提升体系的更高适应性、实效性和长久性。

  生态学原则在高校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