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构建

sansa2025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构建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文件指出,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德育为首,以学为主,健康第一”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当前形势下,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婚恋、经济等多重压力,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高等教育强调“内涵式发展”和“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背景下,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任务。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短板”,尚需建立一套适应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有效的工作模式。本文以A大学为例,提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二三四”工作模式,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某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和其他文献资料表明:大学生群体中70%以上的学生基本具备现代心理健康观念,大约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仅有不到10%的学生愿意找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人员沟通心理问题 [1]。目前国内还有多项类似研究,其结果基本一致[2][3]。

  就A大学历年的心理咨询现状观察情况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方面,少数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就已经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他们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开展的心理测评中刻意去回避一些问题,导致没有及时察觉和发现。另一方面,大学生当中广泛存在环境适应、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婚姻恋爱、就业择业等问题,主要集中在恋爱婚姻、环境适应、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四个方面。

  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新时期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培养既具有尖端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研究型人才当作主要任务来抓,并高度重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2.1个体差异较大

  大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大,人员结构复杂。除了入学前具有的学业背景、家庭情况、人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外,学生个体间的年龄、情感状况、社会经历方面的差异尤为显著[3]。这些差异必然带来心理素质上的显著差异,使得大学生在认知时对于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模糊,定位不准,盲目比较,陷入心理危机。

  2.2筛查不够彻底

  一是高校用于心理测评的手段或使用的量表在有效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回访的基础上,发现有学生在入学前就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在入学心理测评时却没有被筛查出来。二是录取政策因素,即便学生心理测评结果显示出有问题,高校不能因此作为不予录取的理由。

  2.3专业力量不足

  高校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是基于当时承担的工作任务少,工作对象为少数心理问题学生而建立的。当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要面向少数心理问题学生,还要面向全校的学生开展工作。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力量不足,没有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也没有足够的专业力量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常规性、日常的心理健康保健活动。

  2.4教师意识淡薄

  教师忙于教学、科研,大部分教师无暇顾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校、院两级每学年组织开展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但很多教师却不愿意参加培训。对此,学校尚无明确的、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

  3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构建

  近年来,A大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逐渐构建起了围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提供制度与人员“两个保证”,依靠辅导员、学业导师、同伴互助心理委员“三支队伍”,依托培训、活动、排查和干预“四个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3.1围绕一个目标: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努力做到让大学生在轻松、自然、活泼的氛围中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自助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使广大大学生展现内心深处的幸福感和正能量,用美的心灵绘就锦绣人生。

  3.2提供二个保证:制度与人员

  (1)提供制度保证。学校制订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或文件,从组织机构、工作内容、危机干预等方面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职责、内容等进行了规定和明确。

  (2)提供人员保证。一方面充分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培养和危机干预等工作,另一方面充分依托辅导员、同伴互助心理委员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3依靠三支队伍:辅导员、学业导师和同伴互助心理委员

  (1)依靠?o导员。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使之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在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学生处理心理上的困惑,从而实现“大心理问题化小、小心理问题化无”。

  A大学学生工作部于2012年组织辅导员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其中有16人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的考试。他们业已成为各学院学生心理咨询、干预和拓展活动的重要力量。2013年,学校一方面与社会心理咨询职业培训中心加强合作,为已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辅导员增加现场实习的环节,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大量实践、自我体验与督导,积累心理咨询的经验。另一方面继续组织对未获得资格证或新上岗的辅导员进行培训。通过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有效弥补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   (2)依靠学业导师。充分发挥学业导师育人的首责作用。结合导师遴选和考核管理,进一步明确落实学业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要求导师树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主动参加校、院两级组织的培训,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3)依靠同伴互助心理委员。面向所有班级、系部设立学生心理委员,通过培训、指导、讲座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网络作用。

  “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同辈”之间通常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具有年龄相近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2013年,A大学学生工作部借鉴“朋辈原则”,在全校学生中设立“同伴互助心理委员”。低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设立,高年级以系部为单位设立,要求做到全渗透和全覆盖。要求同伴互助心理委员能积极向本班或系部同学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参加校院两级组织开展的培训、交流活动,协助、配合学生工作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4依托四个载体:培训、活动、排查和干预

  3.4.1开展常态化培训

  一是抓好点上培训。学校学生工作部每年邀请国内知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至少组织2场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双重促进。同时,各学院每学期至少组织大学生开展两次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二是抓好导师培训。要求各学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学业导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帮助导师适当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把心理健康知识有机地结合在日常教育及相关的教学科研过程中。三是抓好同伴互助心理委员培训。对全校同伴互助心理委员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和交流,传授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作技巧。

  3.4.2举办品牌化活动

  注重对学生心理活健康教育活动的顶层设计,注重设计覆盖面广、具有舒缓压力功能的活动版块。学校学生工作部已经连续三年举办“心灵之路”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月,通过主题班会、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电影欣赏、心理素质拓展、“一站到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盲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状态,正确处理心理压力。

  3.4.3推进流程化排查

  依托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建立学生动态心理测评档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每学期开展学生心理测评,辅导员协助重点做好新生入学时的心理测评工作。根据测评结果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与筛选出的学生进行面谈,再根据面谈情况进行评估,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建立这些高危个体的心理健康档案,与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学业导师、辅导员一起对这些大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

  3.4.4采取立体化干预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预警系统。第一级预警系统由学院学生党支部、班级骨干、学生同伴心理互助委员等学生队伍组成,及时了解和掌握周围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向辅导员报告;第二级预警系统由学院副书记、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辅导员、学业导师等人员组成。导师和辅导员应深入到学生中去,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对重要情况要立即向学院相关领导、相关部门报告,并在有关专家指导下及时对学生进行干预;第三级预警系统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工作部、校医院、保卫处等部门和校外心理健康诊疗机构组成。负责制定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指导、检查和督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项指标的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提高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需要大学生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修养,需要学校的关注与重视,需要心理咨询人员的大力宣传与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新?r期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品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更自信地迈入竞争激烈的社会。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构建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促进美育教学需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3-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大学生创客谈赫哲族旅游纪念品设计

    0 引言 赫哲族作为中国黑龙江省特有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不到5000人,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一种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其先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超过千年的历史使其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赫哲有本民族...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农村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问题和方法

    在农村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习题练习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只要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情趣,保持学习热情,弥补传统习题课的劣势,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摸索。...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探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材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章内容。本章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三个层面,对爱国主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对大学生怎样理解...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05-01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1 引 言 学生会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干部作为学生干部代表,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他人和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历,针对当前学生会干部队伍...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