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对学生就业工作的作用

sansa2025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对学生就业工作的作用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随着不断深化的高等教育改革形势,社会对高校办学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愈加关注。可见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不仅重要,而且紧迫。如何改善学风建设,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摆在高等教育从业者面前的头等大事。

  一、高校学风建设与就业工作的关联性

  大学生就业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学风建设,可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利于大学生更快更好的就业。

  一方面,学风建设与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具有一致性。应把高校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建设,加强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既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客观需要。学风的形成并非朝夕所成,渗透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始末,融合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贯穿了大学生四年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大学新生面临着环境的变化,角色的转换,人生目标的设定,学习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针对这些,各大高校开展各式教育,通过专门指导和采取配套措施消除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负面因素,积极引导他们尽快地进入良性的成长状态,为他们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今后就业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另一方面,学风建设与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具有相互性。目前,学校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加,就业竞争也越发激烈,这就要求大学生不断注重自己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带动学风建设的发展。而良好的学风有助于学生的快速成才。大学生在校主要是接受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汲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大学是相对宽松的环境,在学习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动学习,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明确自身学习目的,进而推动学生实现思维的创造性、求知的持久性和意志的坚韧性,养成了优良的学风,提高了能力,更好的促进了就业。高校不仅要为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而且良好的学风也会促进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学生更好地就业。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发展。

  二、针对就业工作,探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随着毕业生数量的急骤增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等问题更加突出.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折射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的学风建设问题。

  (一)学校的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不完善

  目前各本科高校的学风存在着不足,尤其是新建本科高校由于扩招而显得更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要求、教学考核与激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不全面、不合理造成的。

  在大学生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高考成为学习努力程度的终点,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一旦进入大学后学习努力程度就一路下滑,以往在小学、中学和高中所形成的学习习惯逐渐消失。学生没有培养起自觉学习的习惯,自学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沉醉于大学的自由,他们相当多的时间泡在网吧、餐厅、KTV等娱乐上,有的还把恋爱当成一种精神寄托。进入大学后,当学生进入一种自我管理、自愿学习的教学方式后,便失去了压力、管理与监督,很多学生就难免自我放纵,大学成了他们镀金、混文凭的地方。

  另外,在专业学习中,不少学生只习惯在课程结束前一两周甚至提前一、两天突击学习,然后到考场临场发挥,考完后就基本忘光。这种学习努力程度就像抛物线后半段不断持续下滑,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这说明教学产出效率低,也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于这种现象,当前的教学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难脱其责,很大程度上也是高校现存体制的责任。

  (二)当前高校中存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不足

  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就业观念上有较大的偏差,自我期望值过高,普遍眼高手低;在就业竞争中,学生就业竞争优势不强,综合能力和总体素质还不能达到一些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也说明了我们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工作力度开展不够。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效果不理想,没有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今国内多数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理论普遍显得缺乏生动与活力.造成了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直接导致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不全面,更不能准确的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程度。在遇到就业矛盾问题时束手无策。

  三、切实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推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职业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之一。新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若学校教育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是肤浅和狭隘的。学生若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远大的目标,缺乏崇高的理想,仅囿于个人的“自我成长的设计”,忽视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因此,应夯实学风建设的思想基础,树立健康饱满的人格、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合作的作风。

  (二)引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大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专业前景、就业前景成为大学生关注的话题。人生目标的飘忽不定,促使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前引入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优势爱好,确定奋斗目标,规划适合自身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职业生涯和学业生涯,并不时地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规划作出调整,朝着拟定的目标努力。有效引导新生对人生定位、学业规划、职业选择等进行思考,进而引导新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主动学习,培养自身相应的职业发展能力、竞争技能和生存本领,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而主动出击。

  (三)积极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

  大学生往往是带着高中勤奋学习的惯性,以及对学习的极大热情走进大学知识的殿堂,这为大学教育开启了契机。我们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的专业课程,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科特点与定位,了解专业最新的学科动态、理论前沿,了解本学校的专业优势,感受学者风范,用专业的魅力打动学生,使之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产生学习的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这是学风建设的根本所在,也为大学生今后的就业确立了整体方向。同时利用高校学科资源,优势互补,开设多学科的各类专题讲座,使新生尽可能多地涉及多学科背景,开阔专业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活跃校园文化,开展素质教育,以此作为对专业领域的补充,为今后进一步的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校的学风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互配合、调节。学风建设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针对大学生在就业中反映出的学风问题.我们应以推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作为重要切入点,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努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效地促进学风建设.从而使我们的高校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对学生就业工作的作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