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析基于人文素质教育下的高职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

sansa2025

  浅析基于人文素质教育下的高职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一、高职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现状

  1.部分学生功利思想严重,意识不到阅读文学经典的价值

  现在的高职学生刚迈进大学校园,耳边就充斥着“职场”“就业”“岗位”这些话语,有人甚至把“理想理想,有利就想” “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谬论作为追求的目标,根本意识不到个人综合素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2.高职学生自我素养不高,文学经典难以驾驭

  一提及文学经典,大家首先会想到四大名著。就拿《红楼梦》来说,被誉为“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内容宏富,包罗万象,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方面面。如此之博大精深,恐怕仅凭借高职学生现有的学识水平,是很难和作者对话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学经典的“曲高和寡”,学生虽渴望攀登文学高峰,但也只能望而却步。

  3.网络快餐文化占据阅读的主体地位,文学经典很难进入视野

  现如今,几乎每个高职学生都有电脑、手机,打开网页、QQ、微信,映入眼帘的是简而短的娱乐新闻、热点时事,而且时时刻刻都能阅读,方便快捷,甚至于行走之间还在浏览手机新闻。相比之下,阅读文学经典费时费力,在校园里,学生手捧经典名著或者静坐在图书馆阅读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久而久之,文学经典就淡出了学生的视野。这是现今开展文学经典阅读最难的部分。

  二、促进高职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思考

  如何有效促进高职大学生跟文学经典亲密接触呢?笔者根据所在院校的实践和自身的经历认为,提倡阅读文学经典作品,要遵循“一个核心、两种方式、三个平台、内外兼顾”的原则,即围绕人文精神的提升这个核心,利用教师的利导和社团的传导这两种方式,依托网络、媒介、开放式读书空间这三种平台,让学生从自我到外在都能认识到阅读文学经典的重要意义,从而做到深入阅读文学经典作品。

  1.兴趣引导,走进文学经典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既然学生热衷歌曲、影视作品,不妨从中提炼文学精髓,利用其中变化多样的修辞,或雅俗共赏的意象美,对文学作品进行新的演绎。比如金庸的武侠剧和琼瑶的言情剧中也运用或化用了大量中国古典诗词,如《天龙八部》中的“凌波微步”就化用了曹植《洛神赋》中的内容等。

  2.教师引导,对话经典文本

  文学经典虽然难以驾驭,但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总能读到属于自己的味道,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阅读不求鸿篇巨制,只求学生慢慢深入作品,深入文本,把作品外在的文学元素内化为自我的感官享受,并激发调动自身的想象力、感知力,赋予作品以鲜活的生命力,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社团传导,交流经典底蕴

  社团是高职大学生开展相关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大学生自由交流的平台,要充分认识到社团的传导性。我们应该依托文学社团、演讲社团、表演社团、话剧社团等,把文学经典以文学沙龙、演讲、表演等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同时也可举行各种比赛,比如读书笔记展览、文学经典朗诵比赛等,以巩固阅读成果,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激起大家阅读文学经典的热情。

  4.环境诱导,营造阅读氛围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一种文化传承的平台,是需要精心营造的,它们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平台,给高职大学生提供阅读和交流的机会。一是利用大学生熟悉的网络(包括微博、微信、QQ空间)等发表个人阅读心得和相关评论,也可转载经典文学片段吸引朋友圈,既能联络情感,又能提高文化品位、陶冶情操。二是利用大学校园里的讲座和校刊,以名家解读、校刊点评等方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

  浅析基于人文素质教育下的高职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