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几点教学体会

sansa2025

  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

  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指的是对字形、字音、字义的认识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样有利于学生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库,更有利于他们再次认知时的重新建构,更加有利于提升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能力。其实,生活中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可能有很多家长认为从小让孩子玩识字游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能力,还有他们在父母的陪伴下,经常读绘本,读一些手绘的小故事,这样一遍遍地读既有利于他们理解能力的提升,也能让他们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强化汉子字形,自觉地把字形与词义句意结合起来,这样会使他们的语言认知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是对一个人语言认知能力的很好的检验,通过对实力很强的选手的采访可以发现,他们对汉字的识记的超凡能力大多来源于他们大量的课外阅读的。从这些生活中的鲜活实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方法来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孩子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阅读能力,作为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言认知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结合的体现,是一名学生语文能力的体现,是学生通过语言认知能力获取文本信息,将自己的经历、感受、思维融入其中,是学生对于语文的感受能力。接受美学认为:任何作品都是由作者的“写”和读者的“感受”组成的,阅读过程是读者根据自己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对作品进行主动感知、理解和创造的过程。这就需要读者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学习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整体质量。其实阅读能力中,理解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体现。而课外阅读量充足的学生就会比课外阅读匮乏的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要好得多。这就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年龄相同的学生也要分层教学的原因之一。年龄段相同的学生刨除智力水平的差异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所经历的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同样大的孩子,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差别是十分巨大的。这就是他们课外阅读量不同造成的。有的孩子,他的课外阅读量十分庞大,而且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文学作品还有一定的深度,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强,有较高的阅读能力。而对于一些限于读课文,没有足够量的课外阅读扩充的孩子来说,对一些文本的理解、解读就存在一些困难。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促进孩子语言感受能力的发展。

  三、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语言的实践能力指的是基于社会和个人生活经验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有利于促进个人“社会化”的形成。文本的建构是“社会性”和作者“个性化”的统一,读者的“读”即意味着与文本和作者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来自于读者自身的生活经历,也来自于经过反思、批判的理性思考。读者运用恰当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提升语言的实践能力。课外阅读十分有助于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语言实践能力是基于社会和个人生活经验的,学生的社会和个人经验可能不会很丰富,因为作为学生,感知生活体味生活的经历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扩充,有时所谓的经历并不一定要是自己经历的,可以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跟着作者去感受他所感受的,经历他所经历的。例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其中就有好多的到各地的旅行的经历,带着读者一同去感受名胜古迹的风采,去挖掘古迹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运用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能力的书面表达,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A,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写作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立意能力,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归纳,把其中包含的意思加以提炼,确定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布局谋篇的能力,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要求组织材料,各种表达方式运用自如;表达能力,指运用语言文字准确流利地表达。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来说,一是材料的积累。材料是写作之源。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而阅读和听取,则是获取写作材料的另一途径。对于生活范围较小,生活经历有限的小学生来说,从这一源头获取的材料最为广泛。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书籍报刊,可以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可见,学生要增加课外阅读,通过留心生活,精于阅读,学生材料积累多了,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二是语言的积累。语言是文章这所房子的砖瓦,学生要有意识的积累语言,读书看报,碰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都要记下来。平时课外阅读过程中碰到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只要自认为生动美妙的,就积累。这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三是精妙写法的积累。古人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形象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优秀作品本身就告诉我们,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通过熟读、多读各名家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自然能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阅读多了,积累多了,用于写作实践,必能提高写作水平。所以说我们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几点教学体会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