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sansa2025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年,青年学子在体育运动中频频发生意外,引发世人关注。然而,之前的悲剧阴影尚未散去,又一起意外再度发生:在11月18日的广州马拉松赛上,21岁的大三学生小陈在冲刺中倒地,经抢救无效去世;2014年,蚌埠医学院大一新生背细胞生物学猝死……这些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很多高校大学生的关注,那么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意外呢?

  一、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1年9月联合发布2010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心肺功能。我们在全校范围内通过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和跑步成绩等考查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发现19至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进一步下降。如与2005年相比,男大学生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米跑等三项身体素质指标全面下降。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弱不禁风。

  学生群体体质滑坡,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因素

  1.体育课堂设置不合理

  “大学生体质下降是积累形成的。”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曾在采访中表示:“比如说,达标规定要跑1500米,体育教学从小学就会开始让学生跑,一直跑到大学,出现事故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相反,从小缺乏相应锻炼,想在大学里迅速提高心肺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让这样的学生去3000米长跑,去参与激烈的体育运动,难保不出事。一些学生生活作息不规律,晚睡晚起,喝酒,吃夜宵,导致肠胃功能紊乱。体育课上很小的运动量就会让他们身体不适,反应剧烈,这说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确实太明显了。”而我们作为教育管理者也并未将体育锻炼结合到体育课堂中去。

  2.家庭的过度疼爱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相对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除给其身体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之外,一些家长过分疼爱孩子,不愿孩子受一点委屈、吃一点苦头,也造成了不少学生偏食、挑食,最终导致健康状况下滑;而学生在这种“宠爱”下对体育锻炼也越发不重视。

  3.学生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

  除课业压力使得学生群体体育锻炼不断减少外,高校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减弱,以及进入大学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让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越来越少。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我们了解到,高校学生90%认为进入大学后,他们已经长大了,不需要浪费时间在锻炼身体上,而应该多参加一些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自己的交际、处事能力。

  4.大学生自律意识不强

  调查显示,85%的高校大学生晚上十一点后就寝,早上7:30后起床,由于医学生课业繁重,学生起床较晚,严重影响了学生早饭时间,很多学生的早饭是在去教室的路上边走边吃的,这样的大学生活是不规律的,学生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三、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目前在校大学生身体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尽快加以解决。针对造成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滑坡的原因,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体育课堂改革――自选形式

  体育课对学生的影响应该从长远看,如果学生在大学里能把某项运动当成一种兴趣爱好培养起来,这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很有帮助;如果学生为应付体育考试和体质测试,临时突击一下,考试成绩和身体素质指标也能暂时提高,但这样的体育考试成绩和体质状况数据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我们可以借鉴深圳大学的体育课堂改革,每个学生可以在学期开始前自主填报3个运动项目的志愿,学校体育部门根据学生上报的志愿顺序,尽量保证学生能选到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课的内容。在深圳大学,没有人去刻意关注反映学生体质状况的各项指标。在这里,学生既无须为跑多少米,做多少个仰卧起坐或引体向上去搞突击,也不必在意自己的肺活量大小或耐力、爆发力的测试数据,而是将体育锻炼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即使学生毕业,他依然喜欢体育运动,这一点已经从深圳大学毕业的学生那里得到了验证,他们仍在关心甚至参与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各项活动。这些学生并未因为离开校园而中断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这种运动习惯正是他们在大学期间养成的。因此,体育课堂的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2.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在学校体育课堂改革的同时,我们应积极鼓励广大同学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高体育锻炼意识,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使得同学们积极主动锻炼。

  3.举办各类健康讲座,使同学们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除了学生自己要从自身做起,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习惯,学校应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使同学们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自主参加锻炼。

  要解决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下降的问题,也必须从加强管理等方面着手,要依靠班级的集体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争取做到大学四年体育课不断线;在体育课中增加一定比例的身体训练要求,督促学生加强身体锻炼,必要时进行统一的身体素质测试;加大学校体育课的改革力度,真真正正地将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落到实处。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