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sansa2025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现状

  在目前这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和实践能力,在平时的技能培训中,逐渐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个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想象力,甚至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造成消极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在个性上都呈现出多样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基础理论学识方面有不足,加上学校对此不重视,很容易造成学生素质过低,心理建设方面不达标。 [1]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生会很容易将学校看作消费场所,没有一丝严谨的态度;在学校眼里,学生也只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已。这种消极的管理模式和心理对立状态会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就我国现在的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情况来看,他们更注重学生的就业安置问题而忽略了就业指导理念,他们以把毕业大学生“送出校门”为重点,从而忽视了从本校毕业的学生的就业质量。在这种错误理念指导下,迫使很多高校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由于高校过度盲目地注重就业率,使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时盲目地择业,有的大学生虽然一毕业就找到了工作,但所找的工作根本就不是根据自己的择业计划而找的,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就觉得枯燥、乏味,最后直接从用人单位辞职,这就大大降低了就业率。

  很多高校不能一味地只注重学校的就业率情况,更多的应该从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做好择业方向的定位,这样才能解决就业难的根本性问题。

  2 校企合作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2.1 创新管理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高职院校要确定好“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管理理念,革新传统管理模式中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力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甄别是非对错的基本能力,并且要尊重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

  思想道德建设也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是教学责任之一。学生的态度经过端正后,对以后的工作、走向社会过程、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都有巨大的帮助,在社会上打拼也能奠定好基础。

  2.2 建立多元化互动管理模式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不会仅仅在学校范围内活动,所以在创新管理模式的时候,应该考虑将企业也加入到创新管理的范畴,这样有助于建立宽松的管理环境,还有多元化的、互动性强的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一定要区别开学生和正常职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听取学生的建议、了解学生的诉求,然后对管理模式做相应的调整。这种管理模式是为了给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并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学校直接到社会的过渡,方便以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2.3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评测体系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并不严于律己,他们自认为自己会平庸,所以在学习方面没有积极性,将时间都花费在玩游戏、谈恋爱等娱乐方面。所以很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体系和测评体系。以此将学生差异化,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从而激励学生的好胜心和成就感,刺激学生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2]

  2.4 对学生管理制度创新

  在新形势和新合作模式条件下,高职院校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情况,所以要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模式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实习申请规定。学生如果对某一门课程感兴趣,或对某一种工作实习有兴趣,可让其在获得家长的同意后,学校安排该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和实习。由于是自主报名,所以保证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会出现反感情绪和不努力现象。

  另外,班主任也要多做努力,对自己的学生要不定时地考察,解决学生关于培训方面的疑问和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2.5 建立应急处理管理机制

  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有一种比较尴尬的情况:比如学生在企业的实习中遭遇到某种突发情况,这种情况不在学校的直接管理范围,但是名义上来讲还是学校的责任。所以高职院校要建立一套应急处理管理机制,为以后这种突发情况做好行动指南,提高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处理好事情。应急指南应该规定好出事后各个操作环节,不能乱了方寸。[3]以此保证学生的安全,将事故的伤害降到最低,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6 建立职业体验中心,提供实践机会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需积极为学生提供工作实践的机会,指导学生参与真实的岗位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积累职业经验。一方面,学校可与企业合作,通过签订相应的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工资及企业用人标准,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岗位、职业,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形成必需的职业素养。学校还应积极建立校内职业体验中心,实际工作中,可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开辟职业体验场所,如在酒店管理专业,可推行“公司制”的管理方式,根据企业的岗位情况设置管理框架,各个岗位如经理、主管等可实行竞聘上岗,并制作岗位相应的套装、胸卡等,让学生感受企业工作氛围。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创业,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经营、管理、核算等,学期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创业的心得体会等。此外,学校也可积极利用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对自身的长处及不足进行检视,逐渐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为学生的择业、就业做好准备。

  3 结 论

  校企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毕竟还处于发展初期,所以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创新任务还是任重而道远。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一定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理念,毕竟创新模式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努力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和培训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加自身竞争力,为以后踏入社会奠定好基础。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1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对于高职高专临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235-0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它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促进了教育公平,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试论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尊重和理解受教育者,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渗透的人文关怀,值得各高校有关人员广泛关注和进一步的探讨。 一、人文关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仅限于在毕业生中展开,一般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解读就业政策、提供招聘信息和进行求职指导等,而对于大三、大二阶段的学生,学校则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工作,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和领域也比较茫然。...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74 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维持健康体魄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对川北医学院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种类...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79-02 党员发展工作是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发展起步较晚,在党员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高职...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