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新常态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探析

sansa2025

  新常态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自2014年5月提出“新常态”这一重大理论概念一来,我国各界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而作为经济领域专有名词的“新常态”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与特征,其应用到了社会各个领域之中,用以解释、描述、分析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状态。从培训我国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角度来看,“新常态”具有经济领域的教育意义以及指导自身变革的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新常态下加强职业精神的培育是学校、学生与企业的共同需求

  (一)职业精神的培育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括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教育的定位,在职业教育中,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成为必修课。新常态要求我们主动参与职教体系构建,要坚持共同开展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扩大职业教育的继续教育。高职院校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为学生提供可行可靠的动力并提升学生对自身岗位和职业认可的信心,从而为树立职业理想奠定基础。

  (二)职业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精神已然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选择过程使得职业精神就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职业精神的培育可以学生的自我认识变得更加端正,能够明确定位自己的就业方向及意愿,让学生从自身就业的角度主动了解企业的特点、环境及价值回报,转变就业观念。培训职业精神,是职业化社会的发展需要,也是一名高职学生立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增强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动力。

  (三)职业精神的培育有助于企业软实力发展

  职业精神是现代知名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的“秘密武器”。责任感、使命感、团队合作感、敬业精神等元素构成了职业精神,企业员工良好的职业精神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企业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企业员工职业精神的竞争力。不少的企业已经感受到,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缺乏一支职业化的队伍,特别是员工的职业精神参差不齐。于是当代企业的管理者在招聘过程中不仅仅看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是更看重是否具体职业精神。所以,高职院校应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以增强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后劲。

  二、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缺失的现状

  高职学生拥有充满朝气、自信自强、有理想抱负等优点,但也有不少高职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不够清晰,职业意识较为模糊。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自命清高、好高骛远,对人生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高职学生就业方向大多为机械制造、化工、电子、旅游管理、建筑工程等一线服务、生产领域,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多为专业建设,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忽略了育人,忽略了“德才兼备”,忽略了职业精神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因此近年来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意见多为高职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职业精神缺失,例如不遵守工作纪律,缺乏工作热情,缺少职业理想等等。

  三、新常态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路径再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括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在2020年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教结合、各种教育相互沟通的终身教育理念。这一新常态就要求我们主动参与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在高职学生教育途径里,需把职业精神的培养变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高职教育新常态下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现在,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应从认知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统一起来。

  (一)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培育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精神培养。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德育课是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最直接的灌输地,帮助高职学生认识自己专业的职业价值,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其次,高职院校因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职业精神理念的灌输,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进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高职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到校开展讲座,用成功的经营与经历现身说法,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二)高职学校应形成培养新常态下职业精神的氛围

  将职业精神培育融入到校园和谐的文化生活中,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学生人格素质的提升,形成为人为学,尊师重教,与人和善的校园风尚。高职学院要支持学生社团开展积极向上的娱乐学习生活,将职业精神培养贯穿其中,激发学生的热情,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高职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就业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是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最好的舞台,使学生可以提前懂得就业后的规则,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更加利于学生了解和理解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与企业建立的实训实习基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加快社会角色的转化,为他们成为未来职业人打好深厚的基础。

  总之,职业精神的培育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的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教育制度建设的新常态必将少不了改革,加强职业精神培育也是高职教育新常态下改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全社会、高职学校、企业各方面都需要为之努力。

  新常态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