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择校问题探究

sansa2025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择校问题探究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的择校趋势

  (一)从农村到城市的主流择校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提高,他们享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欲望也逐渐增强。很多家长把在教育投入做为首要的投入,他们舍弃了离家较近的小学,通过花钱走关系把孩子送到教育资源比较优质的重点学校。从而就形成了一道“农村包围城市”的风景线。对于小学而言,虽然孩子的自理还处于半封闭状态,但家长还是选择了择校。他们受家庭条件所限,不能像富裕家庭一样在城里买房子到县城上学。在这时他们的选择是让孩子到中心小学就读。根据对一所乡镇小学的调查显示:有接近36%的家长选择到本乡镇的中心小学就读。原因是在这所中心小学,无论是教学的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是相对比较优异的,可以保证孩子的特长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家长而言既让孩子满足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又在本乡镇离家不是很远,便于照顾孩子。因此,在农村选择到本乡镇的中心小学的择校方式,也是农村择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学的择校更是严重,根据我们对一所乡镇中学的调查,发现有近68%的适龄中学生择校。他们的情况如下:家庭条件中等,孩子成绩一般的,就把孩子送到了县实验中学。家庭条件稍好,孩子成绩比较优秀的就把孩子送到了市级学校。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家长就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省城重点中学。

  (二)从乡镇到乡镇的择校趋势

  除了从农村到城市的主流择校趋势外,在乡镇中学还存在着另外一道风景线。那就是学生在不同乡镇之间的择校。他们的家庭情况不是很好,但又不甘于在一所教学水平比较落后的乡镇中学。于是他们便选择了到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比较优异的中学上学。因为对他们而言,如果到重点中学上学,肯定要花很多钱,家庭很难承受。而择校到另一所乡镇,既可以减少经济开支,又可以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这种择校方式,既满足了一部分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到重点中学的择校现状。减轻了重点中学的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教育问题。那就是造成了乡镇中学的两级分化,有的乡镇中学学生越来越多,而有的却是越来越少。根据对一所乡镇中学的调查表明,2001年一所乡镇中学的学生数量接近3000人。到了2009年,学生的数量不足300人,简直就可以用“凄惨”一词来形容。因此,学生在乡镇中学之间的择校现象已成为农村一道典型的风景线。

  二、消除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风的策略

  虽然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择校现象,但是,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择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致使农村学生不得不做出的无奈选择。因此,消除这一择校现象是我国义务教育必须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实施力度

  从全国人口的分布来看,13亿人口中就有8亿是农民,农民人数占到总人口的60%多。那么,要想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素质。然而,在城乡二元教育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实施力度还远远低于城市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发展不足,甚至滞后,使得总体的效果不佳。要消除这种情况,国家就必须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实施力度,最关键的是要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支出。另外,有效改善农村教师流失严重、校园设施改善等问题也需提上日程。因此,要切实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和制度保障。

  (二)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基础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差距严重是我国长期实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政策引起的。以前的政策追求的是效率,是教育水平的提高。但它忽略了教育的公平,也就是忽略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教育政策更应该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兼顾效率和公平。尤其是,义务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和公共产品,应该先实现教育公平,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要实现教育效率的最大化。对于农村学生来讲,他们应该享有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和同等的教育机会,这是他们获得良好成长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是他们对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一种无声的抗议,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消除他们择校行为的根本出路。

  (三)促使农村学生择校行为理性化

  我们应该明白,进城就读只能够解决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好的学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而这要依赖于国家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而要想实现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要靠所有农民自身的觉悟的提高以及他们对自我利益的维护。进一步来讲,农村学生如果进入城市学校就读,他们就应该获得与城市学校学生相同的教育待遇,不能够被区别对待,城市学校更不能推卸他们对这些学生应付的教育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农村学生择校的理性化。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择校问题探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学生智力差异研究及与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2-001 一、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碰到了一些难题。难题之最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生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上海市某高职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认知差异测评

    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开发和提升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教育部在进入本世纪初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从《课程标准》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充满着生动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人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虽然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一样,其高低也与后天培养有关。现代社会是创新社会,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而语文学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音乐专业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所蕴含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1-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自我,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

    sansa2025人文社科